八月的壤塘草原,是一个肥沃的季节。在距离县城30公里的尕多兴木达草原上,牧民们将当天新鲜的牛粪运到邻镇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游牧有机燃料有限公司。牛粪经过加工后,将运往外地。
“每月收入2万元左右,现在周边企业和群众对燃料的需求很大,都在想办法满足需求!”牧民出身的公司负责人桑登对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桑登出生在尕多乡热布卡村一个贫困牧民家庭,从小在牧场上长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的压力早早落在他的肩上,打零工、做苦力……几乎所有的“活路”他都靠体力干了。
“我想做一份技术含量高的工作。”过去的经验让桑登发现,低技能的工作很容易被取代,他萌生了制作必需品的想法。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甘孜州有一家羊粪加工公司,“变废为宝”在当地传为佳话。他立即注意到他牧场里的牛粪。
“这项技术让羊粪在80至100摄氏度的温度下,8至10个小时就能分解发酵有机废弃物。”桑登说:“我觉得牛粪没问题”。
但创业总是艰辛的,一袋袋牛粪运到家里做实验后,始终达不到他的要求。他发现牛粪燃点高,没有树枝帮忙很难点燃,还容易产生炉灶灰,影响家里的环境卫生。原来,这款牛粪燃料产品是为了迎合人们对环保的追求,让人们既能保暖,又能减少对树木的砍伐而制作的。
桑登没有气馁,开始一遍遍做实验,终于想出了如何分解牛粪中的废弃物,加入木匠废弃的碎木料,最终通过自然风干得到合格的燃料。
“现在只需要揉一揉,就知道牛粪里的废弃物有没有被分离出来。”桑登说,壤塘牧民有用牛粪做燃料的习惯,但未经提炼的牛粪不仅烟雾弥漫、尘土飞扬,而且燃烧速度非常快。通过他的处理
经过分离、揉搓、暴晒、风干等工序,牛粪的燃烧时间不仅延长了一倍以上,炉灰的产生也大大减少。
桑登还将柏木、糌粑等掺入牛粪中,加工出藏香、香料等不同产品。桑登还给自家的有机燃料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桑家牛粪”,并于2020年6月注册了公司,正式生产有机燃料。
“我身体不好,不能去牧场放牛,以前是守着家,现在来这里打工,每天能挣150元。”年近50岁的柔吉卓玛是壤塘游牧有机燃料有限公司的一名“牧民工”。她说,像她一样在这里工作的老人有10多位,前来订购燃油的人很多。她有信心跟随桑登。
“我现在想进一步扩大规模,争取把自己的工厂建起来。”随着公司名声不胫而走,订单络绎不绝,桑登也有了新的目标。
据壤塘游牧有机燃料有限公司粗略估算,公司目前已接到3万余袋订单,预计今年可收入48万余元。
文/尼玛楚兰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