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圳”始于永乐八年(141o),因境、河、沟(南方人过去称圳或涌)而得名。清康熙七年(1668年),在新安县边界修建深圳、盐田、大梅沙、小梅沙等21个桥墩作为边关哨所,逐渐成为废墟。民国二十年(1931年)设立深州镇。
1979年3月,宝安县撤县设市;市政府驻深圳镇。1979年8月,撤归深圳镇,“深圳”名称由深圳采用。1980年,广州、深圳、厦门、珠海、汕头正式成立通商口岸。深圳自立自强,成为一个独立的城市。
深圳的前身是宝安县。1979年3月,宝安县改为深圳市。“深圳”地名最早见于明永乐八年(1410年),市场始建于清初。客家话,一种地方方言,在田间沟里俗称“圳”或“涌”。深圳因水泽茂密,村旁有一条深沟而得名。
因深圳河穿境而过,河沟疏浚较深。康熙《宝安县志》卷三:惠民桥“深疏浚于深圳河沟,遇雨潮难往来,有因不知深浅而淹死者。康熙二十八年,廖应崇建石桥,谓之惠民”。深沟俗称为深沟。该镇因深圳河而得名。
扩展信息:
中国古代的深圳;
秦朝时期,深圳被纳入大秦帝国版图。当时深圳被称为“南越部落”,秦始皇也将其划入广东省,便于实行郡县制。
宋代商品经济的活跃发展使南方经济不断进步。当时深圳正好是海港,自然备受关注,因为水运靠它。是南中国海重要的贸易枢纽。一个商人非常关心的地方。
元明时期,由于经济重心和政治重心的南移,南方贸易发展迅速,深圳因其海港优势,地位进一步提高。渐渐地,这里被单独列为一个县,当地的香料产业也得到了发展。因为靠近大海,这里还发展“盐业”,增加当地群众收入。还有
一些当地人为了商业利益出口珍珠。
深圳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其发展之快、程度之高,在短短30多年的时间里创造了“深圳速度”这样的奇迹,这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罕见的。现在它是中国四个一线城市之一。
参考百度百科-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