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电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骨干成员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具有水利水电施工总承包特级、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一级、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一级、水利行业设计一级资质。现拥有员工7200余人,总资产超200亿元,年建设能力超200亿元。甘肃省为何失去中国水利水电五局指挥部?我们要从这个企业的辉煌历史说起
回顾光辉历史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水利水电建设领域最早成立的下属施工企业之一。1954年4月,中国水电五局的历史始于水利部工程总局第三机械工程总队,该总队由水利工程二师四团全体和师里1000余人组成。中国水电五局先后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调整、三线建设、计划经济、改革开放等多个重要发展阶段。1968年调甘肃省陇南市文县,更名为“水利电力部白龙江水电工程局”;1969年更名为“水利电力部第五工程局”,在甘创业发展了近20年。后来,其总部迁至四川省成都市。
超五局有多强
中国水利水电五局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93项。已覆盖祖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公司先后参建岳城水库、宝珠寺水电站、南水北调、长河坝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两河口水电站等200多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参与建设国内20多座抽水蓄能电站。他还参与了京沪高铁、西成客专、川藏铁路、成都地铁、郑州市政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水电五局也是国内较早实现“走出去”的企业之一。公司遍布赞比亚、摩洛哥、科特迪瓦、菲律宾、塞尔维亚、中东等20多个国家
该地区已完成50多个水电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
总部是什么意思
有人说,这不是建筑企业吗?对于一个低端产业来说,总部搬走了,就搬走了,太可惜了。如果这样看待水利水电五局,那就大错特错了。作为央企一级核心子公司,中国水电五局也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集团总部的进驻,意味着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设计研究院等科研平台的跟进,不仅能为成都提供流水线上的上千个就业岗位,还能提供从百万年薪到普通白领的上千个高端岗位。
为什么会丢失?
对一个企业发展前景的判断,主要看是否足够引进和留住高端人才。这是不少位于二三线城市的超级企业的痛点。与成都相比,陇南没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家985、211高等院校的人才支撑。除了人才因素,对于企业高管和员工来说,自身及子女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也是影响其选择企业总部的重要因素。成都在高等教育资源、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服务能力,是陇南乃至兰州难以比拟的。
失去总部并非个案
事实上,优秀企业将总部迁往较大的城市是非常普遍的。如中铁五局从贵州省贵阳市迁至湖南省长沙市,葛洲坝集团从湖北宜昌迁至武汉市,中建二局从河北唐山迁至北京市,中建七局从河南省南阳市迁至省会郑州市,中建八局从山东省济南市迁至上海市。虽然对于迁出城市来说,是人才、GDP、税收的巨大损失,但对于企业发展来说,确实是一个更大的舞台。比如,从济南搬到上海的中建八局,如今年营业收入2600多亿元,这是可以跻身世界500强的成绩
.
人才难留
甘肃省作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省份,仅有兰州大学一所985院校,缺乏高端人才培养能力。如果再失去中国水利水电五局总部这样一个实力雄厚的优质企业,别说吸引全国各地985高校毕业的高端人才,就连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本地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也可能要东南飞到成都、西安、上海、北京等地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中西部二线及以下城市的烦恼,恐怕几乎都不是陇南、洛阳、宜昌等弱地级市所能扭转的,GDP排名超过石家庄的强地级市唐山也不可能扭转。即使是济南、贵阳这样的省会城市,面对一线城市的竞争也无能为力,这是市场和城市发展的规律。
虽然失去了国家水利水电五局这样一个优秀的央企总部,但甘肃省作为国家能源资源大省,也是国家三线建设时期的重点省份。兰州、天水、白银、酒泉4市都有较强的工业和制造业企业。甘肃省有2600多万人口,工业和制造业基础比较雄厚。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相比,甘肃省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劳动者素质高,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大。您看好甘肃未来经济发展前景吗?
猜图:这是甘肃省的哪个城市?
除了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你知道甘肃省还有哪些城市失去了企业总部吗?也欢迎大家留言关注小鹏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