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太原3月20日电(杨杰英)山西省消费者协会20日发布《2019年山西省贵金属、珠宝玉石首饰商品及服务专项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27家企业中,存在问题的有31家。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良好市场秩序,针对2019年以来消费者反映较多,贵金属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存在虚假宣传、标识混乱等突出问题。山西省消费者协会、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市场交易监督管理处、省消费者协会黄金珠宝首饰行业投诉站组成联合调查组,就上述问题开展专项调查。2019年8月1日至10月底,调查组对太原、大同、朔州、忻州、吕梁5市21个县区127家珠宝店进行了明察暗访。
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27家企业中,有96家企业未发现问题,占存在问题企业的31家,其中标识不符合国家标准、以假乱真、虚假宣传不实。
珠宝行业竞争激烈是不争的事实。为了招揽顾客,一些珠宝经营者甚至使用虚假宣传手段。
吕梁市临县再兴珠宝店经营者公然悬挂“国家珠宝管理局”“中国产品质量技术监督中心”“中国3·15消费认证中心”“国家质量检测中心”等虚构单位授予该店的各种牌匾,还制作虚拟国家单位私章。
2019年七夕,位于太原市开化寺街的可莱迪钻石定制店印制了宣传页。促销内容是将促销价格与市场参考价进行比较的广告。其中,货号为“Q0171B”的钻石戒指促销价为5799元/对,市场参考价为11599元/对。这个市场参考价没有真实依据,属于经营者虚构。
太原铜锣湾商圈名门珠宝店经营者在橱窗和店铺张贴广告,声称黄金原价386元
/克,直降30元/克,现价356元/克。但这家珠宝店没有以386元/克出售的交易记录。太原市迎泽区积裕泰珠宝柳巷店经营者公开宣称“9999黄金超低价”,没有真实依据。
据调查,山西省珠宝首饰行业质量总体可靠,但少数商家为谋取私利,以假乱真欺骗消费者,主要表现为标价与实际不符。
在朔州市朔城区宝盛珠宝店,经营者销售一款商标为“老庙”的“黄金红宝石挂件”。该产品合格证为“全金合成红宝石挂件”,经营者故意隐瞒标签上的“合成”字样。吕梁市临县再兴珠宝店经营者将“合成星光红宝石戒指”的标签写成“黄金红宝石女式戒指”。忻州市忻府区滇源珠宝城经营者销售的一款“黄金750合成立方氧化锆项链吊坠”,实为玛瑙。忻州市忻府区恒信金行经营者销售的一款卓尔牌“黄金750玛瑙链”,实为一枚外壳。
本次调查显示,在31家存在问题的珠宝店中,70%的珠宝店销售商品涉及标签标识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问题。
标识标注不符合国家标准,大致分为严重缺少价签,接近“三无产品”;有标价的贵金属材料没有中文名称;标价中没有宝石名称;标价贵金属或宝石命名不规范的四大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