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绍的Ricolet旁轴相机是日本理光公司1953年生产的。
说到理光,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7年,因为理化学研究所(理加健孝)在1917年就已经存在了。1927年,成立了一家公司(Rikagaku Kogyu),推销物理化学研究所的研究成果。1936年2月6日,据信是今天理光公司创始人的一村清负责理化相纸事业部。1938年,科学与化学更名为科学与技术光学(Riken Kogaku Kogyu.),日语中意为Corporation,应该是有限责任公司的意思。
1963年,理光公司最终更名为理光,算是以产品命名公司。2011年,理光宣布收购日本另一家著名相机公司宾得的影像业务,公司名称也相应变更为宾得理光影像。2013年,理光将公司名称改为Rioch Image。
理光至今仍在生产数码相机,是除C和N之外少数几个可以买到的数码相机品牌之一。
说完了公司的历史,我想说说这款Ricolet旁轴相机。作为上世纪50年代的产品,Ricolet的技术参数并没有太多亮点。本机配备了一个理光Anastigmat 45/,要从镜头表面的颜色来涂布。根据我看到的信息,这支镜头有三组三片结构,光圈范围从F16到六档。本机的Riken快门系统也应由理光公司自行生产
是的,速度只有1/25,50,100秒和B门的四档。
虽然该机的技术指标有所欠缺,但该机的设计仍有一些特点:
1.这款Ricolet的顶部有一个闪光灯插座周围的装饰皮革,在我看来是从未见过的?当然也有月经眼量不足、坐在地平线上等因素。
2.机器在镜头座(面对镜头时)有9:00和12:00两个凸起的部分。我个人估计可能是快门控制或传动机构?
3.相机底部设计了支架支撑机身,防止头重脚轻。这种支架并不少见,但通常会出现在镜头可互换的单反或旁轴相机上,主要是考虑到更换中长焦镜头时的使用。不过,这款Ricolet并没有可换镜头设计,但当支架没有转移到前向位置时,确实会头重脚轻。是因为镜头和快门用料足够多吗?
当我把这款Ricolet拿到手中时,使用痕迹非常明显,在镜头架和倒带旋钮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过让我不解的是,机背取景器右侧(下方蓝色圆圈内)也有非常明显的摩擦痕迹,理论上应该不会出现在这里。
直到拿起这台相机,通过取景窗取景,我才意识到,上面蓝色圆圈中的摩擦痕迹,正是用户额头接触的地方!是不是使用过于频繁造成的?再加上用料太差容易磨损,我只能想出这样一个理由来解释。但如果要造成这样的摩擦痕迹,这个Ricolet肯定拍了不少胶卷!
这款理光为全金属机身结构,外观尺寸为140x78x67毫米,重量为580克。
我很多年前买的这一个在我的手中。印象中,当时的价格是200多元,颜色也不是很好。我买它的原因是我当时更喜欢镜子
头上的数字105505。
作者: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