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环保发布)
蒲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典型事迹
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动阐明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蒲县以生态立县、坚持绿色发展,认真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践行“两山论”,创新提出“生态强基、业态增效”发展理念,认真实施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优化、交通运输结构优化、城乡环境整治、水环境提升、土壤安全保障、矿山生态治理、污染治理能力建设“八大工程”,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一系列成果。
蒲县坚定不移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不断探索两山转化。并以“研究所+龙头企业+合作社”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模式、“造林+管控+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转型模式、“2+2+1+X”产业发展体系等,形成了雷石坑造林绿化,创造了世界纪录,造就了绿水青山;“构树+养殖”--昔日穷山沟的华丽嬗变;“种七八亩核桃,农民腰包鼓了”--白家庄核桃种植打开致富之门;刁口村--连翘“小灌木”建成生态“大产业”;生态扶贫,“点绿成金”--产煤地区转型发展等典型案例。开展“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有助于蒲县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好、发展好、发挥好、利用好。真正把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提升蒲县发展竞争力,进一步加快经济转型,探索出一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文明发展道路,实现蒲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蒲县重叠
蒲县农村生态环境
蒲县新水河一角
梨花季(2017年4月
健康生态园)
蒲县基本情况
蒲县,隶属山西省临汾市,位于吕梁山南端西麓,临汾市西部山区。总面积平方公里,辖5镇3乡,总人口1万人。这里是黄河一级支流新水河的发源地,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在国家主体功能区中划定为“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蒲县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既有一定的先天优势,也面临复杂的现实挑战。优势是蒲县自然生态基础较好,有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洞山天然林保护区、下村峡谷天然林、白山林区、翠屏山林区;挑战在于,由于黄土沟壑区地形地貌不利,一度水土流失严重,加之长期开采煤炭资源,导致境内整体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蒲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了一大批国家造林绿化工程和地方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有效改善了全县生态环境,逐步成为临汾西北部名副其实的“后花园”和绿色屏障。先后荣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
山城巨变
蒲县新区
身边绿化
蒲县“两山”转化的主要成效--典型案例
1.填石坑种树--创吉尼斯世界纪录
为改变“年年不栽树,年年造林难成林”的局面,自1998年以来,蒲县总结历年植树造林的经验教训,在政策、资金、机制上大胆创新:变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植树运动为专业化团队种植管理;改变传统种植方式,采用营养袋分级育苗种植;变无序育苗为建立育苗基地;变分期验收结算为5年总验收,“不见活树不交费”;改补植轻管为补植重管。该县已启动实施
完成城区荒山绿化工程、新水河沿岸百里绿色通道工程、通道绿化工程等造林面积https://www.zhucesz.com/万亩。特别是在石坡上采用异土回填的方式,种植树木39万株,保存率达到98%以上。
为鼓励全县人民绿化荒山,加快绿色蒲县建设,2006年11月,该县向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提交了“石坑最多县基尼斯植树数量最多”的申请,并提供了相关视听和文字申报材料。基尼斯指挥部审核后,认为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填石坑植树数量与客观实际相符,于是向该县颁发了“填石坑植树数量最多县”基尼斯证书。目前,石坑种植树木89万株,保存率达98以上。
勒石坑填土植树
2.连翘“小灌木”建成生态“大产业”
为进一步推动药茶产业发展,蒲县县委、县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全力打造药茶品牌。要把蒲县打造成“中国连翘药茶之都”,让临汾药茶产业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近年来,当地积极打造药茶品牌,发展药茶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成为农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了新支撑,为“山西药茶”的发展贡献了力量。据统计,刁口村养殖野生连翘2万余亩,年产绿连翘约60万斤、黄连翘约20万斤,约占全县连翘产量的三分之一。当地政府从长远角度出发,统筹规划,投入一定资金,修复上山小路,沿山脊向南北延伸建设,形成“十里林廊、万亩花海”,将连翘、构树、沙棘等植物的花、芽、叶深加工成茶,既发展药茶产业,又发展旅游业,经济效益成倍增长。近十年来,连翘一直畅销,价格稳中有升。每年连翘收获季节,附近群众上山采收
采摘,下山卖给收购的药贩子,转手就能赚三四百元。这种情况可持续160天左右。村民每年采摘连翘总收入可达百万元以上,每个农户可增收3000元至5000元。改造效果显著。之后,在蒲县农业农村局、蒲城镇党委政府、蒲县应急管理局(原安监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仅连翘茶加工每年就能收入10万元,带动刁口村连翘采摘人均收入达到每年3000元以上。
连翘药茶产业
3.核桃种植打开致富之门
近年来,当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贯彻落实“生态环保立县、特色产业强县”发展思路,努力做大做强核桃产业,使其成为繁荣农村经济的“巨无霸树”、农民增收的“摇钱树”、子孙后代的“长远致富树”、建设美好家园的“生态树”。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帮助下,蒲县山中乡白家庄进一步做大核桃产业,成立了正茂核桃综合加工有限公司,这是一家集核桃产品研究、生产、加工、销售、贸易为一体的股份制企业,是山西省质量信誉a级企业、山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占地面积13980平方米,生产车间面积5680平方米。现有员工156人,年可加工核桃3000余吨。产品主要销往临汾、太原、江苏、海南、北京、广东、上海等地。蒲县山中乡总耕地面积23145亩,核桃种植面积达到了https://www.zhucesz.com/万亩,几乎完全覆盖人均4亩,可实现核桃种植户1000户,亩均增收2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