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郭
时代的风总是吹来的,站在风上的“猪”也在换一波又一波。早在2002年,这群在风口上起飞的人就有了一个特别的称呼--“煤老板”。直到2002年,煤炭仍然是一个辛勤工作、低收入的行业,只有别无选择的家庭才能谋生。风水轮流转。随着国家电煤指导价的取消,煤价瞬间暴涨,煤老板一夜之间成了亿万富翁。
媒体多次报道山西富豪一夜暴富,一掷千金。其中包括娶千女、北京买一整栋楼、澳门赌博等,赚足了人的眼球。年,《南方周末》发表题为《山西煤老板的发家致富史》的文章,讲述了煤炭大亨张新明一家的发家致富故事。这位土生土长、地道的农民,自2002年煤炭需求激增、价格放开以来,一路爬坡。年,张新明家族身家近30亿元,位列内地富豪榜第37位。
“疯狂煤”现象持续了近6年,创造了许多一夜暴富的故事。直到2008年,国家宣布煤炭重组,民营煤矿收归国有,煤老板的神话就此终结。它们已经成为中国消费导向型经济增长的最后一抹夕阳。带着巨额财富离开市场的煤老板们,从此流落江湖。十几年过去了,他们的故事越来越神奇。
第一类:影视产业“转身”
贾跃亭是唯一从事影视行业时间最长的煤老板。当然,贾跃亭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煤老板,但他确实与煤炭有一定的关系。1996年,从山西省垣曲县地税局辞职的贾跃亭登记了公司一半的股份。公司业务主要包括销售钢材、焦化、洗煤、印刷等,在租用的办公室里,贾跃亭利用了政府关系,贾跃亭则成了“倒爷”,利用政府关系做中间人。他负责联系一些煤矿,把优质煤送到选煤厂,加工除杂,再卖给下一户。
这是那个时代大多数人第一桶金的由来。它们在灰烬里
在色区徘徊,利用计划商品与计划外商品的价差牟利。当时有句打油诗:“十亿人九亿,再找一亿”。王石还通过倒卖玉米,8个月赚了300万元,积累了原始资金。
积累资金后,贾跃亭于1999年7月在太原成立了西博电子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电源配件等电子产品的批发和零售。2002年,在煤矿黄金十年的第一年,贾跃亭投资70万元成立山西西贝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一年后,贾跃亭将公司开到了北京。
2004年11月10日,贾跃亭注册成立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乐视网诞生于北京西博通信公司移动事业部。起初,它只是一个基于PC平台的视频软件。2010年8月,乐视网在创业板上市,成为A股市场首家上市的视频网站。
第二种:我在监狱里
煤矿老板涉足赌场并不少见。吕忠楼被称为最有学问的煤老板,因赴澳旅游欠下35亿港元,涉及5名债主和博彩公司。无独有偶,本文开头提到的张新明也卷入了一场赌博风波。据相关媒体报道,2010年10月26日,上榜2010年胡润百富榜的张新明因骗取入围文件被通缉。
也有不少煤老板积极寻求转型之路。当然,有成功也有失败。多年来,“煤老板”一词名声不一。有些人羡慕他们的巨额财富,但更多的人鄙视这个行业的肮脏交易和不光彩的事情。然而,这些带有特殊时代烙印的人已经离开了时代的舞台,他们的过去只是中国浩瀚汤汤发展中的一粒尘埃。他们的故事得自己讲。
(本文为永益财经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余百家号永益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