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起名核名

公司起名_公司起名字大全免费

工商核名

公司核名_工商核名查询系统官网
开公司想不出好名字? 企名网为您推荐
已为 家公司推荐名字
如:贵州企通达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城市是“上海”,行业是“科技”
公司起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工商核名

非常重要,真实有效的号码才能收到核名结果

查询成功

稍后将有工作人员告知您查询结果,感谢您的耐心等待!

香港保险经纪公司名称

发表日期:2022-10-10 09:27:20

        香港警方破获亿元投资诈骗案,据警方透露,诈骗集团自2013年起,谎称自己为安盛安盛保险公司旗下基金,同时操控一批保险经纪游说受害人购买“投资连结保险”基金。但部分投资资金被诈骗分子用于民间借贷、购房等,基金资产被掏空,直至部分受害人疑似上当受骗。安盛保险接到投诉后向警方报案。经过8天调查,警方采取行动,拘捕24人,包括3名该集团主谋,其中一人在香港执业,以及11名保险经纪。
        据悉,该案共有263人受骗,包括250名内地人、10名香港人和3名马来西亚人,包括家庭主妇、退休人士、社会中高层人士等。至于单笔最高损失2000万元,最低损失约20万元。警方已冻结该集团约一亿元资产,包括五千万元银行存款及价值约一亿元的十一处物业。
        去年清盘由内地媒体启动
        这起“投连险”资金骗局曝光时间早于去年。事主自述通过当地某公司购买与专业投资者相关的基金产品后无法收回本金和回报,怀疑上当受骗。由于事件多为大陆受害者,相关消息在大陆媒体和微信圈广为流传。
        事件的大致情况是,约200名投保人购买香港安盛保险公司(“安盛”)发行的连结保险Evolution后,将一只香港投资基金SP(HKIF)基金纳入这份连结保单的投资范围。2018年年中,这些投保人发现进化净值一夜之间暴跌95以上,扣除账户备案费、管理费等费用后,保单净值为负值。
        投保人认为,进化属于投连险产品,本应只为专业投资者提供,而安盛并未对投资者进行专业资格审查,部分投资者投资的金额远未达到专业投资者所必需的投资底线,说明安盛在推
        在广泛销售本产品时,未尽到相关义务,负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
        安盛就此发布了两份声明,称进化属于投资连结保险产品,投资风险应由客户自行承担。Evolution主要由独立保险经纪分销,HKIF基金由中国东方国际金融(开曼群岛)有限公司管理,该基金价值近月出现明显下跌,已清盘。投资于该基金的客户大多由独立保险经纪亚洲一号代理。
        安盛同时表示,事件复杂,其他涉事方可能存在欺诈行为。AXA正积极协助香港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科就该基金涉嫌欺诈活动进行刑事调查。
        110名探员搜查全港30多个地点
        香港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科经过近两年深入调查,8日展开代号为“侨丰”的行动,出动110名探员搜查全港30多个地点,包括8个商业单位及22个住宅地址,涉及一间持牌保险经纪公司、一幢大厦及两间财务公司,检获大量与案件有关的文件、数部手机及电脑,以及160万港元现金。
        据悉,24名当地人,包括13男11女,年龄在28至64岁之间,因涉嫌“串谋诈骗”和“洗黑钱”被捕。两名男女主谋中,两名为涉案境外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董事,两名男主谋为兄弟,其中一名为从业者。其他被捕人士中,十一人为香港一间持牌保险经纪公司的保险经纪,该公司由一个诈骗集团的主谋控制。
        此外,警方还冻结了涉案人在银行的5000万元存款,并对诈骗集团成员持有的11处总值约1亿元的物业进行财富调查,其中包括荃湾一幢19层高的商业大厦,并考虑冻结及充公有关罪行的得益。
        骗子的行骗手段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警方调查发现,骗徒的行骗手法主要分为三部分。
        首先,投连险是带有投资成分的保险,即保单与基金挂钩,案中苦主购买的投连险产品
        该产品原本面向有投资经验的专业投资者,可自由选择与保单挂钩的多种资产。然而,骗徒控制的保险经纪公司联同内地保险中介人,操纵投保人信息,为投保人贴上可承担高风险的专业投资者标签,诱使投保人认购骗徒在开曼群岛注册的投资基金,甚至谎称该基金由跨国保险集团管理。骗子还告诉投资者,在基金投资两年至五年的锁定期内,可以保证年化收益9%至12%。
        另一方面,涉案基金确有资产,包括香港的商业楼宇及海外上市公司。当时规模和注册符合审核规则,因此投保人可以通过保险公司的投资连结保险计划投资基金。但实际上,涉案投资资金并不由保险公司管理,业务员也不是保险公司的经纪人,而是由诈骗集团的三名主谋控制。涉案的保险中介人可以销售任何保险公司的产品。但在本案中,骗子选择保险公司的连环保险计划,是为了利用保险公司的知名度,诱导投保人投资。
        第二部分,警方调查显示,2013年12月至2018年5月的5年间,诈骗分子从其控制的当地持牌保险经纪公司共收受钱款1亿元。但骗徒并没有将该笔款项投入相关基金,而是转至集团主谋及其亲属等个人或公司的80多个银行账户,用于贷款业务、购买物业、赎回按揭、偿还贷款及发放给内地中介人作为分红。
        第三部分,在投资基金临近赎回期时,采用复杂手段,以不同方式抽走及转移案中投资者的资金及涉案基金内资产,包括利用主谋妻子及母亲以某海外上市公司的可换股票据换取该公司的主要资产(荃湾一幢商业大厦)及现金,以清空基金资产。直至2018年7月,涉案基金价值突然暴跌93,并于2019年2月在开曼群岛申请自愿清盘,令受害人在案投资
        所有损失。跨国保险公司和受害人于2019年向警方报案。
        此次事件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与国际保险巨头安盛有关,也与香港保单有关。近年来,关于香港保单优劣的话题甚至争议从未间断。
        去香港买保险要注意什么
        有网民认为,这起关于保险投资的“爆雷”事件,不应让香港整个保险业“背黑锅”,更应让内地消费者破除对香港保险的“迷信”。
        近年来,内地居民纷纷赴港购买保险。香港保监局数据显示,2006年内地访客为香港保险贡献的保费仅28亿港元,仅占香港人身险业务;十年后的二十世纪,内地访客贡献的保费已达726亿港元,贡献了当年香港人身险的新增保费。近期来看,2017年和2018年内地访客对香港业务的保费贡献略有下降,但仍占比30%,规模和占比均高于以往。
        此前,上海银保监局发布行政处罚。处罚书显示,上海奋威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因推广境外保险产品被警告并处罚款1万元。有报道称,上述机构此前已在业务端为香港保险开展销售培训,并邀请客户参加保险专题沙龙活动。议程包括海外资产配置(涉及代销的香港保险产品包括香港友邦保险、富通保险等)。此次处罚透露出的信号是,监管部门对保险机构“推广境外保险产品”持谨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