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数据从业者被警方带走,涉及八大征信机构之一,数据行业洗牌加剧
财经书籍
Vimig零和
据知情人士透露,近期,大量大数据行业从业者被警方带走调查。
大多涉及冒充“公检法”进行电信诈骗、过度营销或数据泄露等。
就连新三板挂牌企业北京锐智华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锐智华盛”)也卷入其中,其核心控制人因窃取30亿条公民信息被警方带走。
“全国都在整顿数据产业。”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一次,可能比去年5月的整治更加严厉。”
行业处于“从野蛮到走过场”的阵痛动荡期……
01战战兢兢
最近,数据行业风声鹤唳。
“已经有多家公司的人被警方带走调查。”知情人士于佳透露,“目前已经查明,这8家征信机构中有一家,知名咨询公司艾瑞咨询,一家支付公司,一家即将上市的大数据公司。”
“实际被调查的企业可能有十几家甚至更多,但消息还没出来。”多位从业者表示。
近日,警方跨省抓获北京某大数据公司人员。
11月初,财经记者前往这家大数据公司求证,发现公司仅剩5人,其他座位空无一人。
而且他们拒绝与新客户合作。
跨省抓捕不再新鲜,网络安全的维护让属地属性不再重要。
7月3日,绍兴越城警方20余名民警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在北京将新三板挂牌公司“瑞智华盛”涉案人员抓获。
6名犯罪嫌疑人落网,公司实际控制人、主要嫌疑人邢某却逃之夭夭。
2017年6月1日,《网络安全法》开始施行。此前的5月,相关部门有一轮大数据产业
很棒的翻新。
于佳表示,近期关于大数据产业的打压比去年5月更为强烈。
网络安全法实施一年多后,打压也开始了最后的收网……
02数据泄漏
这波打压抓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近期发生多起冒充公检法人员的电信诈骗事件,诈骗分子利用的就是流出的网格照片。”于佳说。
什么是网格照片?
是公安身份查询接口返回的高清网状身份证照片。
按照规定,这些带格子的照片只有一个出口的正式官方授权,那就是“注销”。
但事实上,一些公司从正规出口获得这些照片,在当地缓存,然后再次出售。
“缓存库”是黑产数据的巨大出口。
这些带有网格的照片,被“电信诈骗”用到了极致。
一位用户反映,自己接到了这样的诈骗电话,对方称是快递公司,发现自己的快递里有毒品,称警方会介入。
然后会有自称警察的人联系他,给他一个“公检法”的网址。在上面,只要输入他的身份信息,就能看到一张“通缉令”。
“上面是我带格子的身份证照片,很真实。”该用户表示。
然后,对方会让用户将资产转移到安全账户进行调查,“否则马上就会被抓起来。”
大量用户上当受骗。
“首先是因为照片是真实的;其次是因为大家害怕公检法。”于佳说,“经常有人被骗上千万元,甚至有人被骗上亿元。”
然而,抓捕这些犯罪团伙难度极大,其中不少在境外活动,如东南亚、日本等。
因此,有关部门的工作重点是追踪数据来源。
此次被调查的平台中,不少涉及“网格照片”外流问题。
“之所以有这么多公司受到牵连,是因为其中一家公司
调查机构的行政人员为了赎罪立功,放弃了其他公司。“于佳说,这一链条引发了行业大地震。
打压的另一个原因是公民数据的泄露和滥用。
“对于大数据产业的管理和界定,还有很多模糊的边界。”据接近监管的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仍有不少公司采取“撞线”操作。
瑞智华盛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他们最早通过招标、与运营商合作等方式,为他们提供精准营销服务。
获得远程登录权限后,他们在运营商系统中偷偷安装木马和插件,收集用户的cookie。
饼干是什么?
它是存储在用户本地终端上的数据,如账号、密码等。
他们掌握了cookie之后,就可以控制帐号做各种事情了。
于是,被偷饼干的用户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自己的微博莫名其妙地关注了一个账号,QQ稀里糊涂地加入了某个群,抖音突然关注了某个网红……
据警方发布的消息,该案被盗用户信息多达30亿条。
去年上市的睿至华盛,年盈利超千万元,不知道其中有多少人是靠经营这些账户盈利的。
最近,泄露数据的滥用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手机号用了三年多,几乎没法用了,平均每半个小时,就会接到一个营销电话。”于佳说。
当然,监管也不会坐视不管。
整个数据产业进入了生死攸关的节点。
03数据洗牌
在这样的监管之下,大数据行业正呈现出极快的洗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