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近三年,我先后在三家互联网创业公司工作,每一家都处于不同的时期。下面我谈谈我的体会和总结,希望能给困惑的人和我自己一些参考。
第一个,夫妻二人自己创业,都是阿里人,没有融资。这位男老板在全国某一领域都是一位非常牛逼的人。他可以通过咨询大公司来养公司。起初,它们相当于外包服务,后来转型为外贸电商。我是在这里加入的。当时队里有30多人。我去找老板娘直接带我。一年的时间里,我看到这支队伍从30+变成最后5人,有的离开,有的因为最后转型而下课。下面我谈谈在这家公司的一些感受:
1.金子确实会发光,即使它很小。创业公司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只要你玩,你努力,你做得好,你的老板就能看出来。我刚毕业,一点经验都没有。我申请的职位是客户服务。但我根本就去了客服。熟悉了几天产品后,老板娘直接带我去做操作了(我这里不是贬低客服岗)。我总是在更短的时间内给她一些比她期望的更好的东西。当大家都在学习csv批量进口产品时,我最上心;我会对如何优化图片名称提出我的建议;当使用第三方开源程序构建PHP时,即使我不太理解它,我也需要了解它是什么,然后才能进行交流。一件事是我当时真的很感兴趣,所以我从所有的人那里学到了东西。午饭后,我会抽出半个小时阅读相关书籍。别以为我加班是疯了。事实上,我在那家公司工作一年,只有一次会议迟到,所以我增加了一个班次。重要的是效率。
2.没有某一领域的积累是很难做到的。我们公司在外贸方面还没有积累,更何况传统产业的水还很深。如果公司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丰富的人,要小心加入,这意味着大家要踩很多坑,有些坑可能会让公司死掉。我们两次与人合作损失很大,最后货物
积压。损失比较大。还有,电商资产链很重,很多环节都能把你压死。
3.创业公司的方向会改变。你可能会被淘汰,你可能要改变。当时相当于做老板的咨询费支持外贸项目,最终决定转型。在改造过程中,很多人走了,但最后很多人退了。以前的一些具体经验不能重复使用,如果你碰巧不是一个学习速度非常快的类型,你很容易被淘汰。我一直跟着,女老板最后一次要生孩子了。但在这所房子工作了整整一年后,我决定离开。谈了很久,就不是钱的问题了。那时,我觉得自己每天都在改变事情,看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开始的时候一切都很困难。还有当时公司要做的。看不清,没有成就感+看不清未来的方向,让我决定必须换个环境。在创业公司,你要面对更多的改变和努力,没有成就感,但这两者都不容易忍受。
-----------------------
第二个,15年来特别火,运营团队刚组建时就加入了。
第一任首席运营官很快就走了。当时整个团队,6、7台手术,每天都在写方案。大家PPT写得不错。写了近两个月的方案,没有一个能推动落地。因此,必须有一个能做事的举报对象。如果创业团队有一个能制定计划的领导者,那是很危险的,动力不足。
有一年时间,因为与五金公司的合作问题,资金链断裂,新的融资进不来,没有财产预警,甚至拖欠了两个月的工资,公司无奈解散。重要伙伴关系的创始人之一是一名追随者,在此期间他还在做自己的私人工作。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创始人,必须投入100%的经验。如果连创始人都不全力以赴,你期望公司有什么样的愿景?无非是把创始人的钱都花光了,然后就没有了。另一位创始人管理着公司的资金,但他没有发出财务警告,仍然解散了公司
头两个月我租了一个更大的场地。创业公司资金紧张,必须有控制资金链和现金流的方案。人员上没有计划,短短半年就招收了一半学生。很多人真的是来享受幸福生活的,这容易造成破窗效应。既然懒惰不受惩罚,许多人就会效仿。公司氛围太懒了,很多事情根本没有得到提升。
决策者优柔寡断,忌讳。我在这家公司快一年了,中间件只迭代过两次。每次推进到产品流程、交互、愿景,都要反复碰头讨论。其实我们的产品比较新,应该快速试错,而不是压制大动作,然后在yy用户需求上想出最完美的解决方案,但再出去发现用户不买单。在市场方面,我们落后了不止一拍。并且犹豫不决,最终要和公司、员工、投资者打交道,很多事情都无法推进。
其实我们在加入创业公司的时候,看重的是自己将来有一个快速的提升和丰厚的回报,却因为这些决定而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这个公司,给我最大的感受:团队一定要对,就是人一定要对,这也是为什么天使投资最大的决定因素取决于团队;现金流是每个公司都应该关注的问题。今后蛋糕画得再大,也要稍微注意一下既得利益是否得到保障。
-------------------------
第三家公司,一年后,和以前的同事做了一个项目。我们几个月没做就退出了。
有一个很大的沟通问题。当时只有三个人。创始人是技术出身,我和朋友都是运营角度,所以经常争论一个问题。因为我们要快速推进,所以我们要快速做出决定,但是有几次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错误的。其实决策正确与否都是另一回事,所以我觉得我们在决策上是有速度的,但是很多决策都是一个人做的,从一个角度来说可能会有失偏颇。
你能完全信任吗?很多时候不相信我们的经验,毕竟三年了
在别人看来,不如过去十年,但至少我们在非常基础的操作岗位上干过。另一位小伙伴之前的公司前期也有类似的业务,坑也踩了,但还是不信任我们,还是要按照思路去做。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事情。他想更多地了解它们,然后不去实施它们。所有的运营人工成本都被浪费掉了。除了低估许多基础工作的效率之外,运营商也知道有些事情是基本的、简单的,但很耗时。你不能因为感觉简单,就认为一天可以复印100份。如果我们争论,很容易被误解为不愿意做或解释我们的低效。
方向变化太快了。你有没有想清楚一开始要做什么,以及以后要面临的困难?当时我们一起见投资人,每次见投资人都要换BP。大的改动改了7、8次,整个产品方向改了3次。我理解创业初期会调整方向,但不是这种调整的频率。如果是这样,那只能说明我们没有想好。我在这里一起工作的几个月是我工作以来压力最大的几个月。有时睡不着,有时醒得早,焦虑不安。而且还有一点,我们可以商量,但是说服的成本太高了,所以最后都听他的。我和朋友们基本上没能说服他。即使后来查实他错了,我们当时也强烈反对,也没有劝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