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起名核名

公司起名_公司起名字大全免费

工商核名

公司核名_工商核名查询系统官网
开公司想不出好名字? 企名网为您推荐
已为 家公司推荐名字
如:贵州企通达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城市是“上海”,行业是“科技”
公司起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工商核名

非常重要,真实有效的号码才能收到核名结果

查询成功

稍后将有工作人员告知您查询结果,感谢您的耐心等待!

丁仁保公司名字

发表日期:2022-10-10 11:26:14

        文字:3409字22图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执笔:陈红标”
        今天凌晨1时许,一代国学大师、西泠印社社长饶宗颐先生在香港逝世,享年103岁。
        6年前的2011年12月14日,饶宗颐担任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结束了时隔6年多的新社长人选讨论。
        饶宗颐担任总统已超过六年。人生总有许多巧合。
        事实上,素有“天下第一社”之称的西泠印社,自1904年成立以来一直空缺。在其1的历史上,总统缺席并不少见,累计长达59年之久。
        但似乎空缺后的每一次选择,都给西泠印社带来新的飞跃。如今,西泠印社在三个方面举世瞩目。一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协会;二是在篆刻书画创作与研究方面成就卓著,在国内外久负盛名。三是印社成立以来,名家辈出,人才辈出。首任会长为中国现代艺术大师吴昌硕,历任会长为马衡、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饶宗颐,均为学术精英和世界奇才。
        1904年,丁仁、王福安、叶明、吴吟四位著名画家筹备成立西泠印社。经过两年多的筹划和运作,他们大致确定了西泠印社的规模、格局和基本框架。随后,四人齐心协力,使印度社会的发展蒸蒸日上。1913年,经吴吟提议,大家一致推选吴昌硕为首任总统。
        ▲首任会长吴昌硕先生
        吴昌硕(1844~1927),初名君,又名君卿,字昌硕,又名仓石、仓石。常见的有苍朔、老苍、老符、苦帖、大聋、道符、石尊哲等。浙江萧丰县(今湖州市安吉县)闫吴村人。吴昌硕作品有《吴昌硕画》《吴昌硕作品》《苦铁碎金》《鲁鲁近墨》《武仓石印谱》《鲁印存》等,诗作有《鲁鲁记》等。
        吴
        昌硕是清末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人物。他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并称“晚清海派四大家”。他集“诗、书、画、印”于一身,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一座高峰”。他是绘画、书法、篆刻的旗帜性人物,在诗词、金石等方面也有很高造诣。
        吴昌硕不仅是近代公认的艺术大师,而且热心扶植后进,齐白石、王一亭、潘天寿、陈半丁、赵云鹤、王格木、沙孟海等都曾受其指点。
        他的篆刻开始是一个流派,几千年来从未强盛过。百年来,没有人能超越他在篆刻艺术上的巅峰地位。
        除了印刷术,他的书法和绘画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当上总统后,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顾畲虽名西泠,但不自属。秦锡汉章、福冀金乐士有言,兼收并蓄,可作世博研究之用,且多多益善。”以开放的姿态,拓宽印社发展视野,团结聚集国内书法篆刻家名家,引进海题馆书画俱乐部入驻互动。西泠印社有了质的飞跃。
        15年来,虽处于社会变革、军阀混战的动荡时期,但偏居孤山一隅的西泠印社却是基本建设最快的时期,建土木、筑楼阁、挖山清路、植竹梅花,大致成型。
        在社团建设方面,吴昌硕积极推动与日本书法界、篆刻界的交流,发展吸收日本会员,确立了西泠印社的国际地位。
        1921年秋,当“浙东第一石”碑--“汉代三老亡石”被日本文物商从杭州运来时,在吴昌硕的影响和带动下,西泠印社发动浙沪两地达官贵人、名流和社会友人集资在杭州赎回,成为镇社之宝。吴昌硕撰《汉三老石室记》记载其事。此后,西泠印社逐渐收藏了魏、周、唐、宋、元、明、清的碑刻、汉画像石、仿石鼓等。
        研究方面,文字考古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吴昌硕高瞻远瞩的建社指导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吴昌硕先生作品
        1927年,吴昌硕先生逝世,享年83岁。
        印社的四位创始人中,吴音于1922年去世,丁、王、叶三人都不愿当会长。
        在此期间,西泠印社社长缺位长达21年。
        第二届会长马衡:中国金石学第一人,巧印保护学会
        马衡(1881~1955),浙江绛县人,字叔平,别司无责。金石考古学家、书法家、篆刻家。
        早年入南洋公学(今上海交大、西安交通大学),学经、史、金石。他擅长汉魏石经,注重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他主持发掘燕下都遗址,推动中国考古学由金石学向田野发掘过渡,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先行者。
        ▲第二任会长马衡先生
        1947年秋,在西泠印社成立40周年大会上,创办人之一王福安提议推选中国金石学第一人马衡为社长。
        马衡是西泠印社早期社员,在担任社长之前,为西泠印社作出了巨大贡献。
        1928年,宋美龄巡游杭州鼓山时,向当地政府提议将鼓山改为中山公园。位于鼓山的西泠印社要遭殃了,丁仁立即上书马衡求援。
        当时,马衡参与成立“国家古物保护委员会”。他想了一个左右逢源的解决办法,请西泠印社挂上“国家古物保护委员会浙江分会”的牌子,巧妙地处理了这个棘手的问题。同时,他出面通过谈判协商,保住了西泠印社的遗址,避免了被侵占的危险。
        马衡曾任北京大学研究院国学部考古研究室主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国家文物整理委员会主任。郭沫若对自己的学术成就有中肯的评价:“马衡先生是现代中国人
        考古学的先驱。他继承清代乾嘉学派朴学的传统,立志采用科学的方法,使中国金石学、古学研究趋向近代化。“
        他是一位风度纯正的大学者。
        马衡担任会长后,虽然远在北京,但他在学术领域的卓越成就,以及在当时中国文物界无与伦比的旗帜地位,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环境的改善和西泠印社活动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1951年,新中国百废待兴,重点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经济建设。西泠印社以社址整体捐赠为标志,既私又公,各种文化活动暂停,成为西湖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