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第十三届上海双年展正在进行。这场以“水体”为主题的展览汇集了来自全球6大洲18个国家64位艺术家的作品,不少观众表示看不懂。停在门口的极地星就像这些艺术品一样冰冷,其含义变幻莫测,扑朔迷离。
极星是2020上海双年展唯一汽车合作伙伴。车展期间,测试极星即可获得上海双年展门票一张。作为沃尔沃汽车集团旗下的独立高端电动车品牌,极星由吉利和沃尔沃共同拥有,继承了北欧品牌沃尔沃的高冷气质。
无论是设计、定价还是销量,极星在各个方面都将冰冷的感觉发挥到了极致,与时下流行的极氪形成了鲜明对比。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发布的2020年豪华品牌投保数据显示,极星2020年累计投保数仅为365辆,其中Polestar 2为341辆。
极星将自身定位为“独一无二的高性能电动车品牌”。其产品是否高性能见仁见智,但极星确实独树一帜,尤其是在市场表现上。
极星由吉利和沃尔沃于2017年联合推出。独立近四年,推出产品三年。在电动品牌喷涌的汽车市场,它的存在总比没有强。
消费者很难不将其与极氪相提并论。作为极星的“同级别兄弟”,刚刚诞生三个月的极氪6月15日宣布,旗下产品极氪001发布两个月以来,市场反馈远超预期,2021年可交付订单已售罄。极星2018年推出的首款车型Polestar 1售价145万元。当年官方称每年限行500辆,但2020年仅限24辆。今年2月,北极星1号预定新年开售不到十天,就传出该车即将停产的消息。一个月后,正是氪星公司宣布成立的时候。
在某种程度上,
极星和极氪依托于同一家母公司,同样定位于高端电动车品牌,甚至还有独立上市计划。这对孪生兄弟之间微妙的关系令人惊叹,他们的命运如此不同,不禁让人审视极星品牌存在的意义。
极地恒星的受挫与它们的定位有很大关系。
如前所述,极星一直在尽力向艺术靠拢。它有一位艺术家出身的首席执行官。它在世界各地创造出极具美感的艺术空间。自然,其自身产品也强调设计艺术美学,连制造基地都被称为“艺术工厂”。这个汽车品牌似乎不是在造车,而是在创作艺术品。试驾过程中,销售顾问还将“艺人会喜欢的车”作为极星的核心卖点。
但对于务实的中国购车者来说,匹配甚至超过价格的驾驶体验是推动他们为此买车的关键。艺术、美学、纯设计、环保、可持续,这些字眼很难打动大众。消费者期望电动汽车能带来远超燃油车的驾驶体验。至此,特斯拉致力于打造颠覆消费者认知、全方位超越燃油车的产品。但其声称,对标特斯拉的极星,其产品中规中矩,毫无亮点可言。一位测试过北极星2的消费者表示,这款产品并没有给她电动车应有的高科技和机械感。与特斯拉相比,它类似于手机中的黑莓到苹果。
回到Polestar 1,品牌的首款产品通常被赋予很强的品牌文化意义,承载着提升品牌价值的使命。极星首席执行官Thomas Ingenlath表示:“Polestar 1旨在拓展我们的边界,探索新时代。极星1号是品牌最有力的宣言,让极星品牌深入人心。”不过,北极星1号在提升品牌力方面无疑是失败的。极星希望Polestar 1提升品牌风格,可惜这款产品就像划过天空的流星,
然后迅速倒下。“手工制作,精益求精”,极具艺术性,也极不受欢迎。
就像北极星1号的命运一样,当极星给自己贴上艺术标签时,它不得不接受高处不胜寒的处境。
不止一位购车者表示,极星的车型设计和定位相对小众,品牌推广和大众接受度较低。极星在2017年问世,比很多造车新势力出现得更早。然而,许多中国消费者甚至从未听说过它的名字。
北极星1号失去市场后,极星迅速推出第二款行走产品北极星2号。托马斯·英格拉特曾表示,极星将在中国、欧洲和美国销售Polestar 2,目标是在两到三年内实现年销量超过5万辆,与特斯拉Model 3形成竞争。
现实总是比预想的残酷,极地明星频频被打脸。Polestar 2自上市以来交付表现平平,因销量不佳被迫降价16万,在价格上也算是进入了主流市场。但与Model 3相比,它的定价还是高了一点,Polestar 2在产品力上也没有优势,很难打开中国市场。雪上加霜的是,Polestar 2交付后质量问题频发,因安全隐患已连续两次召回,其中2020年10月召回110辆,2020年11月召回551辆。
销售低迷还受制于销售渠道。据极星官网介绍,继2019年10月北京、奥斯陆首批极星空间开业后,2020年极星已在全球创建40家极星空间。极星声称要在2020年底在中国超过15个城市开设20家极星空间,但目前极星在中国的体验中心很少,显然没有达到预定目标。由于线下体验店数量有限,甚至有人将极星比作商业隐士。
有分析人士表示,极星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品牌知名度不高,在市场上
在促销方面,体验店的数量和规模都太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冲出重围具有挑战性。
或许是因为这些问题,极星内部人员也频繁变动。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极星中国“一把手”的位置几经易主。首任中国区CEO沈峰上任仅一个多月就离开蔚来。3个月后,原沃尔沃汽车集团亚太区产品部副总裁吴振豪接任极星中国CEO。去年3月,中国区首席执行官由原大众集团(中国)销售规划高级总监高F接任。不到一年,高F辞去极星中国总裁一职,Nathan Forshaw开始全面掌管极星中国及亚太区业务。
内森·福肖
数次换帅让外界浮想联翩,极星的处境无疑更加被动。这也让外界看到了极星的压力和吉祥的压力。新能源汽车市场大踏步向前,瞬息万变。当特斯拉走出中国速度,极星如何才能慢慢屹立不倒?重要的是,李书福还有耐心等待吗?
如果一个品牌想在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生存,它必须向消费者解释清楚--它是什么,它代表什么,为什么它在这个世界上很重要。
“这是一个复杂的世界,一个嘈杂的世界,我们无法让人们记住我们,没有一家公司能做到。所以,我们必须非常清楚--我们想让人们记住我们,并非常清楚地沟通。”1997年,乔布斯在重返苹果公司的内部演讲中谈到了价值观在品牌营销中的重要性。这同样适用于极地恒星。对于今天的极星来说,它最需要回答的,仍然是一个近乎哲学的问题--谁是极星,消费者凭什么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