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的代表企业有:
[1]安庆内兵工所:
安庆兵工所又称“安庆兵工所”,由曾国藩于1861年在安徽怀宁皇石矶、安庆大观阁创办。它是清末洋务运动中最早的官办新式兵工厂,也是清政府最早建立的手工制造近代兵器的军事作坊。制造子弹,火药,枪支。科学家华恒芳曾在这里主持制造中国第一艘船“安庆”号。1864年迁天京(江苏南京),改建为金陵内军械所。
[2]江南制造总局:
南方机器制造局,简称江南制造局或江南制造局,又称上海机器局,是清朝洋务运动时期成立的近代军事工业生产机构,是清末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也是清政府洋务运动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江南机械制造总局早期厂房也是近代最早的新工厂之一。它是江南造船厂的前身,也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兵工厂。
[3]天津市机械制造局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航运招商局,这是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公司,也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家民用企业。成立时购买了3艘船,1877年又收购了美国启昌轮船公司,拥有30多艘船,形成了强大的商船队。
[4]航运投资促进局
简称“招商局”。中国最早成立的航运企业。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李鸿章招商。成立于1873年1月。总局设在上海,分局设在烟台、汉口、天津、福州、广州、香港、横滨、神户、吕宋、新加坡等地。1885年(光绪十一年)改为官督商办。1909年(宣统元年),归驿部管辖。1912年改为商办,改名商办招商局轮船公司,后又改名商办招商局轮船有限公司。
[5]汉阳铁厂
1889年春,两广总督张之洞计划在广州设立炼铁厂。同年,他调任湖广总督,他所筹办的炼铁厂也迁至汉阳,189
0年大别山下开工建设,1893年汉阳铁厂基本建成,有6个大厂、4个小厂、2个炼铁炉。1894年投产,初期由政府经营。从筹建到1895年,共分享580余万元。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因无力筹措经费,于1896年改为“府督商办”。
洋务运动的结果;
甲午战争期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清朝海军实力的彻底丧失和35年洋务运动的破产。
19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时代,任何国际或国内斗争的失败都可能被视为落后。洋务运动也因甲午战争的失败而归入此列,但它只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失败”中的一个。尽管“自强不息”的过程中有许多值得非议之处,但中国传统结构被突破了--洋务运动以引进技术为富国强兵的手段;百日维新认为宪政可以救国;五四时期,中国人认识到改革要从思想做起。
失败原因:
包括传统封建制度的弊端、缺乏完整的计划、校长知识的匮乏、守旧者的反对、官僚政风的败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