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名称代表了一家公司的产品形象,随着时间的积累,企业名称会形成一定的品牌效益。按理说,如此重要的名称,公司一旦命名就不应该轻易更改,但事实上,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都非常热衷于更名。据企名网编辑不完全统计,A股市场历史上共有超过1400家上市公司更名。本期专题,麦咕小编就来说说这个怪现象。
一、上市公司为何更名
虽然现代企业非常重视品牌和名称,但事实上,a股市场上市公司更名潮由来已久。比如2000年,当互联网技术席卷所有行业的时候,很多股票迅速改名与技术有关。200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火热时,冠以地产、置业等名称的股票数量也大幅增加。这些上市公司频繁更名,原因如下。
1.企业所有权变更
上市公司因企业所有权变更而更名,本无可厚非。不少企业在资产重组或主营业务变更后,将以新名称告别过去。新名称更能反映企业新的主营业务,有助于投资者了解公司的经营范围。
2.“戴帽”还是“脱帽”
这种更名一般是被动的,因为股票市场强制规定,如果公司股票有风险,就会被贴上“*ST”的标签;如果公司受到其他特殊处理,名称将被冠以“ST”;未完成股权分置的公司被冠以“S”。比如,*ST西藏旅游变更为西藏旅游,秋林集团变更为*ST秋林。
3.迎合市场热点
这种更名极具功利性,只为迎合资本市场的偏好。比如,前几年共享经济火了,很多企业名称开始与共享经济走亲访友。P2P概念火的时候,企业纷纷改名与金融有关。往往这种更名确实能在短时间内给企业存量带来涨停,因此企业更名现象屡禁不止。
4.避免负面影响
还有一些企业通过更名来掩盖亏损、处罚等不良口碑,以避免以往企业受到负面影响。比如,在P2P互金业务上臭名昭著的万家乐,为避免出现严重的信任危机,将证券简称改为“顺纳电气”,从此没有了“万家乐”二字。
二、更名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A股上市公司更名并不鲜见。据企名网编辑整理,A股市场历史上至少有1400家上市公司更名。其中,不少上市公司更名非常频繁,甚至更名十余次。
1.更名上市公司数量
2013年以来,变更证券简称的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达到一个小高峰。自209年9月上交所发布《上市公司变更证券简称指引》以来,上市公司更名现象得到遏制,但2018年、2019年更名上市公司数量再次增加。
https://www.zhucesz.com/年上市公司部分更名名单
从2019年部分上市公司更名的原因看,一方面,不少企业因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而“深恶痛绝”。另一大方面是,不少企业积极寻求多元化或业务转型,更名。纯粹蹭热点、改名迎合市场的现象大大减少。
三、上市公司更名的利弊
上市公司喜更名只是问题的表象,折射出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全面调整。不过,此次调整对企业究竟是利好还是利空,还有待市场验证。
更名的好处
正所谓无利不起早,上市公司更名潮屡禁不止,因为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更名确实能给企业带来看得见的好处。“多伦股份”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趁着P2P概念大火,“多伦股份”宣布更名为“匹凸匹”,看似玩笑,但该股连拉6个涨停板。
据麦咕编辑不完全统计,A股市场上市公司更名后,平均30天持股增幅达%
持股上涨30天的概率达到%。从市场角度看,通过程序简单、成本低廉的更名,这种蹭热点、博眼球的行为,多数时候确实能带动股价上涨。
代表个股:开元股份、多伦股份、海隆软件、科冕木业
重命名的缺点
然而,凡事有利有弊。虽然部分企业更名后股价会在一段时间内涨跌互现,但这种上涨效应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一般会在2周后恢复到正常水平。
暴涨之后再下跌,这种大起大落很容易导致投资者集体抛弃企业,频繁更名会暴露出企业面临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据统计,上市公司更名后5个交易日内股票下跌的风险已超过60%。
代表个股:星河生物、山水文化、中科云网、欧飞科技
四、上市公司更名程序
目前,上市公司更名流程并不复杂,以深交所为例。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规定,深交所上市公司更名流程如下。
1.上市公司证券简称要求
★含义明确、方向明确,不得以变更证券简称误导投资者;
★具有明显的识别性,与现有证券简称不过度相似;
★不使用过于笼统、与公司实际不符的地域性、行业性通用用语;
★不得违反公序良俗。
2.上市公司更名所需材料
★填写并加盖公章的《上市公司全称变更及上市公司证券简称变更申报申请表》必须完整填写,不能遗漏公司英文全称和英文证券简称。
公司名称变更后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公司印章)。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关于公司名称变更的证明复印件(加盖公司印章)。
★上市公司变更公司全称、简称
报告文件。
3.上市公司更名流程
结论
上市公司热衷于更名,主要是因为大多数投资者对股票缺乏一定的了解,只能通过简单的名称来了解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公司。名称与热门行业相关,因此容易受到追捧,所以上市公司更名的风潮也就降不下来了。
但从长远来看,再小的投资人也有成长的一天,投资群体也在不断成熟。频繁更名的上市公司将失去品牌价值,被市场鄙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