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谭静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7-2018)》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从业人员规模约40万人。2020年前后,人才缺口达32万人。
说到集成电路人才,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副所长、清华大学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王志华教授一脸严肃,进门时迎接我的笑容消失了。他说,“我们正朝着集成电路大国的目标努力,也就是以十年为目标,按照周期来规划。虽然不需要30多万工程技术人员马上上岗,但目前人才培养的增长速度还是不达标。以目前的人才培养速度,未来十年人才培养的数量和需求还是不匹配的。”
集成电路的底色总是非常强烈的。
王志华教授眼睛炯炯有神。他继续说道,“但是,在这种悲观的背景下,我们仍然有一些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流失到金融和软件行业。不仅仅是薪酬的问题。因为薪酬并不是决定人才去留的唯一因素。如今,很多华为海思等企业都能开出年收入30万元的市场价。行业之间的薪酬差异始终存在,企业和高校要继续观察和研究人才流失的核心原因,为行业留住人才”。
以北京大学为例,2018届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33人。集成电路硕士37人。为此,我特意找到了北京大学微电子专业2019届集成电路硕士应届毕业生,打听了这37名学生的毕业去向和工资待遇。据该同学介绍,学生中以华为海思为主,约占40%。有的去巴龙系做5G芯片,有的去泰山系。有的去复旦微电子公司等国企,有的去德州仪器、英特尔等外资企业。一些学生选择比特大陆、寒武纪等创业公司。还有一部分学生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当然,也有落选进入金融(银行)和软件行业的学生,没有
选择集成电路产业。
该同学介绍,华为海思公司可以为北大应届硕士开出28万至33万的年薪,具体要看学生谈判能力和个人能力素质的差异。
目前单纯依靠高校培养人才无法满足行业需求。据统计,我国每年从集成电路领域毕业的人才比例较低,仅有12名左右的毕业生进入行业就业。《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7-2018)》显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在52个行业中排名第六,平均月薪为9120元。但集成电路人才的成长周期相对较长。与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相比,薪酬仍有一定差距。
2300多年前,“战国策”买马骨的故事还在流传,但时至今日,科技产业人才争夺战才刚刚打响。
(完)
亲爱的数据
出品:谭晶
美文编辑: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