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是六个行政区的概念,华南和华中是七个地理分区的概念。六大行政区与七大地理区划的区别在于,六大行政区中没有华中和华南,将合并为中南。
中南行政区所辖省份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华中地区的地理区划为河南、湖南、湖北,华南地区的地理区划为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
四、中南、华中、华南地区名称高校
经核对,名称在中南的高校有4所,其中2所位于湖北,2所位于湖南;中部地区有名称的高校3所,均在湖北;华南现在有三所有名字的大学,都在广州。
中南校名大学
01.中南大学
学校位于湖南省长沙市。2000年由原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教育部直属高校、211工程学校、985工程学校、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副部级建制高校。
原中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中南矿冶学院由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广西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等6所高校的矿冶学科组建而成。1985年更名为中南工业大学,隶属于教育部、高等教育部、冶金工业部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8年调整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合并前为211工程学校。
湖南医科大学的前身湘雅医学院始建于19年,是我国成立最早的西医院校之一。中国医学界“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中同济”理论中的湘雅,是指湖南医科大学的前身湘雅医学院。合并前为211工程学校,隶属于原卫生部。
原长沙铁道学院前身为中南建筑工程学院(也是湖南大学的主体),始建于1953年。主干学科最早追溯到1903年创建的湖南
卢克是一所高等工业学校,1960年在长沙铁道学院正式挂牌,隶属原铁道部。
学校占地面积3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7万平方米;二级学院30个,本科专业103个;全日制在校生1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万余人,研究生1万余人,留学生2000余人。
0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该校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研究生免试权。现为河南省重点大学、省部共建高校。
学校的前身之一是1958年成立的本科院校湖南林学院。1963年移居广州,与华南农学院林业系合并,组建中南林学院,直属国家林业部管理。1974年迁回湖南办学,更名为湖南林学院。1978年,中南林学院名称恢复归林业部管理。2000年,他被调到湖南省。年,学校更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校占地1388亩,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实验实习基地占地7万余亩;设有研究生院,24个教学单位,76个本科专业;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5个;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5个、省部重点学科6个。农业科学与工程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
0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学校坐落于“211工程”学校、“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湖北武汉。2000年由财政部所属的中南财经大学和司法部所属的中南政法大学合并而成。现为教育部直属高校,教育部、财政部、湖北省共建高校。
原中南财经大学、中南政法大学源于1948年中原局创办的中原大学,1
949年,中原大学迁往武汉办学。中原大学于1953年撤销,以中原大学财经学院为基础,合并国立中山大学、国立湖南大学、国立南昌大学、国立广西大学、私立中华大学、私立南华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国民经济计划专业等一批高等院校财经学科。中南财经大学的成立,是当时中国四大财经院校之一(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四川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直属高等教育部领导;同时,以中原大学政法学院为主体,将国立中山大学、国立湖南大学、国立广西大学的政治系、法律系合并,组建中南政法大学,直属司法部领导,是当时中国法学界的“五院四系”之一。
截至2021年1月,学校占地面积2800余亩,建筑面积12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拥有图文图书993万余册,中外学术文献资源库81个,子库416个;下设19个学院;教职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余人;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万余人,硕士研究生8000余人,博士研究生1300余人。
04.中南民族大学
学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国家民委直属高校,由国家民委、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湖北省、武汉市共建。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1952年更名为中南民族学院,2002年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2006年,他被授予博士学位。
学校占地1550余亩,校舍面积100余万平方米,藏书930余万册;56个民族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预科学生https://www.zhucesz.com/万余人,教师1490人;二级学院21个,本科专业87个;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
中部大
学习
华中地区现在有三所大学,都在湖北武汉。
05.华中科技大学
学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由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合并而成。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211工程学校、985工程学校、副部级系统。
原华中科技大学前身为华中工学院。1953年,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全部机械系和电机系电力部分,以及华南工学院机械系动力部分和电机系电力部分,是当年教育部四大工科院校之一。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8年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1995年成为211工程学校。
原同济医科大学隶属于原卫生部,前身为同济大学医学院,源于1907年创办的上海德文医学院,1908年,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学院。1912年增设工程系,更名为同济医学工程学校。1927年由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接管,定名为国立同济大学,成为一所综合性国立大学。1950年,同济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同济医院迁至武汉,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更名为中南同济医学院,1955年更名为武汉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中同济”中的同济,是其前身同济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