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大量的实践,在学习翻译的过程中要注重学习和琢磨翻译技巧,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学习大量抽象的理论上。几位在联合国工作了20多年的老同声传译员,我回国讲学、访友时,对国内许多英语系重翻译理论、轻翻译技巧的现象感到震惊:学生在掌握如何在理解的基础上重组句子等基本技能,甚至根本没有接触到这些技能之前,就被要求上大量纯粹的翻译理论课,甚至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我问:“在你看来,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前应该学习多少翻译理论?”他们的回答是:“两三堂课就够了。”.
另外,如果你反复琢磨出一个高质量的翻译作业,你的收获比草草翻译几件东西要高得多。翻译作业一下来,就尽快把初稿翻出来。接下来的几天,每天回头看,不是先看自己的翻译,而是先看原文,看看今天从头翻那些难的句子,怎么组织翻译的句子和断句。哪些汉语句子可以用从句“串”在一起,构成一个英语复句,而不是像你昨天那样翻译成两三个冗长的独立英语句子?分寸感是否准确?逻辑范畴是超出原文还是低于原文?
词汇积累:要避免出现“中文翻译有洋味,英文翻译有中国味”的现象,最好的办法是尽量不要自己翻译,而是采用以前在权威场合、报纸、网站上看到的现成表达方式(当然前提一)。在意义、场合和程度上一致;2.我建议你思考一个句子中的某个表达,而不是在阅读或听力时翻译整个句子或段落。在一二年级打下英语基础,用英语直接理解原文后,在阅读和听力英语时,可以经常思考如何用地道的汉语表达某一表达的意思。又回来了:如果我给你那个中文句子,你会不会想到用刚才的
哪个句子用英语表达?缩短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学好翻译的过程。例如:一个航行过七海的人并不认为仅仅是河流。除了类似“在海洋里航行过的人,根本不在乎江河”这样的中文翻译,你以为“曾经沧海难为水”吗?反过来说:给你一句中文“曾经沧海难为水”,自己把它翻译成英文会是什么感觉?你想起上面的英语句子了吗?我的做法是用一个Excel文件收集这类好词好句,中文英文都有,经常有空就拿出来。常年坚持,自己收集的这些东西,远远胜过任何一本汉英词典!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