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电科技被曝裁员2000人共享充电宝讲烂生意故事
怪兽充电上市、街电和搜索电合并、美团充电宝入局……曾经的共享充电宝风光无限。然而,资本冷静下来的共享充电宝,其商业故事并不好讲。3月1日,据蓝鲸TMT消息,小电科技目前面临严重的人事动荡,预计裁员约2000人,占公司总人数近40%,且未承诺补偿。对此,小电科技回应称,属于正常组织经营战略和人员结构调整,不存在裁员情况。
曾获四轮融资但两次上市未果
小电科技也表示,“网络爆料平台未向我们核实相关内容,他们信息不详,消息不实。事实上,我们不仅没有裁员,还在业务形态上进行了新的升级。基于今年小电科技“直营+代理”整体经营战略的明确和定位,我们对公司的组织架构、岗位设置、工作流程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和优化。所有调整策略都属于小电围绕今年经营战略进行的正常组织和人员结构调整,不存在裁员情况。此外,近期仍有大量技术、产品、媒体、供应链岗位在招聘中。“
据网经社()企业库显示,小电科技隶属于杭州小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世纪末,致力于解决用户外出出行时手机电量“红色恐慌”的痛点。创始人唐永波。
编辑
作为“三电一兽”中的一员,小电科技备受资本青睐。据“点书宝”()电商数据库显示,小电科技已进行四轮融资,融资总额超1亿元人民币,估值26亿元人民币。
编辑
此后,2020年6月,小电科技又与浙商证券签订上市辅导协议,拟在创业板上市。2021年3月,小电科技与浙商证券达成共识,终止创业板上市辅导工作。2021年4月30日晚间,小电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冲刺港股充电宝第一股,中金公司、瑞银集团为公司联席保荐人。第二次冲击市场后,小电科技以失败告终。
小电科技的财务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此前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小电科技2018年、2019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1亿元、1亿元、1亿元。营收增长的背后,小电科技的盈利状况堪忧。2018年至2020年,公司调整后利润分别为1万元、1亿元、1亿元,3年中仅有1年实现盈利。
小电CEO唐永波去年2月曾发内部信称,“疫情对公司业务造成致命打击,一方面收入骤降至冰点,另一方面公司还有5000名员工工资、供应链、各地办公租金等支出亟待解决。”经过几年的发展,共享充电宝仍然只能依靠租赁模式本身赚钱,并没有找到更多的价值增量。共享充电宝盈利模式单一也是运营不佳的重要原因。
业绩方面,另一家企业怪兽充电也“同病相怜”。其发布的2021年三季报显示,怪兽充电第三季度营收为人民币1亿元(约合美国1亿美元),仅较2020年第三季度有所增长。
编辑
利润方面,怪兽充电第三季度营业亏损8230万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营业利润为亿元人民币。净亏损7940万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为亿元。经调整净亏损7300万元,去年同期为经调整净利润1亿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人民币7940万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亿元。
曾经风光无限,共享充电宝市场前景难言
伴随着共享经济的热潮,2017年共享充电宝行业随着共享经济迎来大爆发。据“电数宝”数据显示,2018年共享充电宝市场交易规模约1亿元,同比增长;2019年交易规模也同比增长。
此后,随着共享经济的式微,共享充电宝迎来了资本的退潮,各种问题也随之显现。据国内知名在线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电女宝”()显示,小电、电童、来电等共享充电宝品牌均被用户投诉存在霸王条款、恶意扣费、退款难等问题。
另外。共享充电宝也因涨价频频上热搜。对此,2021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会同反垄断局、网监司召开“共享消费”领域行政指导会,怪兽、小电、来电、街电、搜电等企业参加。会议指出,当前,“共享消费”行业定价规则不明确、明码标价不规范等不当行为较为普遍,需要企业增强合规意识,规范价格行为和竞争行为。
在频繁涨价被叫停后,整个共享充电宝赛道的发展也陷入僵局。作为“共享充电宝第一股”,怪兽充电也没逃过“出道即巅峰”的命运。2021年4月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如今市值缩水超八成。
编辑
因此,要谋求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各家充电宝公司构建新的增长路径,在数据、流量、场景等方面深度发力。建立基于大量用户和商户的强大网络渠道。但目前,共享充电宝的商业故事还没有一家公司讲好。返回企名网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