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
信阳毛尖取消更名国龙茅台并非公司治理“灵丹妙药”
信阳毛尖2月22日晚间公告,经慎重考虑,为避免市场信息混淆和误解,决定对公司更名如下:将公司英文名称由“XinyangMaojiangrouplimited”变更为“ChinadragonWinesGrouplimited”,并采用“中国国龙酒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公司第二个中文名称。
据悉,2月16日,港股上市公司信阳毛尖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提议将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中文名称变更为“中国国龙茅台集团有限公司”。消息一出,股价连续大涨,涨幅超过40,并迎来一波市场炒作行情。
算上这一次,20年来已更名5次。信阳毛尖为何频频更名?最近一次更名是在2018年,更名为“信阳毛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名茶旗下的上市公司,而茶叶并非公司主营业务。更名后,非但没有实现利润增长,业绩反而不断下滑。公司股价多年徘徊在港元以下,成为港股市场的“仙股”。此前,贵州茅台股价再创新高。如今,这家公司斥资8000万港元收购了一家酒类销售公司,并更名贴上“茅台”字样,其“良苦用心”被路人看得清清楚楚。
然而,改一个好名字未必能给上市公司带来好口碑,更不能保证好的公司业绩和收入。1999年,高科技概念火热,深金星更名为宜安科技;云计算热度20,湘鄂情更名中科云网;互联网金融P2P站上风口,多伦股份更名匹凸匹。跟风更名或许会带来短期股价上涨,但喧嚣过后,公司大部分业务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经营业绩也被投资者抛弃。
上市公司更名成本很低,能瞬间抓热点、拉高股价,很容易成为一些投机取巧的游戏
“聪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良方”。毕竟,更名不是完善和提高现代公司治理的关键。做好公司主业,让良好的品牌形象在投资者心中生根发芽,才是上市公司治理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