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11月26日讯(通讯员包建宣记者刘柳)“黑户”手头拮据,又因征信低、贷款难,找人帮忙贷款。听说可以以公司名义获得贷款,在王某的指导下,几个“黑户”两天内摇身一变成了多家公司的大老板。在等待银行放款的过程中,几个人不仅没拿到钱,还接到了民警的电话。怎么了?
赵阿姨年过半百,如今退休在家。本该带着孙子孙女享受天伦之乐的她,两年前却爱上了炒币。她把辛辛苦苦攒了大半辈子的养老钱全部投入其中。她本想赚个盆满钵满,万万没想到亏了近百万元。她也上了银行征信黑名单,成了“黑户”。“缺钱”成了赵阿姨的心病,通过正规渠道无法获得贷款,于是她动了心,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发布贷款广告,赶紧联系。
王某对赵阿姨说:“你征信不好,办不到正规贷款,但可以以公司名义贷款,但手续费高,要收取贷款金额的20%。”打着小算盘的赵阿姨最终以10的手续费达成协议,前提是她找到和自己一样缺钱的老姐妹、好朋友,并按照王某的要求把身份证等资料寄过来。
随后,王某指导大家在手机上下载“江苏市场监管”APP,上传身份证信息,进行人脸识别,完成实名认证。次日再次登录进行电子签名认证。这时,APP上出现了公司名称、公司章程等注册信息。这些公司信息都没有自己录入。他们是怎么出现的?大家虽然好奇,却敌不过很快拿到贷款的喜悦,把头绪抛在脑后。
几天后,王某通知大家营业执照已经准备好,让大家到宝应开户。几人按照王某的要求为各自公司开立对公账户,王某以大家从事贷款业务为由,拿走了公司营业执照正副本、印章、对公账号等资料。拿到王某的担保后,大家都欣喜地回家等待银行放贷,可没想到不仅没看到贷款,行为还
别人的罪行做了婚纱。原来,王某没有资格借钱给他人,多年前曾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6个月。帮“黑户”借钱,只是他快速敛财的“诱饵”。
他在微信、58同城等网络平台发布贷款信息。“雨儿”上钩发送身份证信息后,联系办理营业执照的公司向政务中心提交公司名称和法人名称,再让他人下载“江苏市场监管”APP自行注册签字。等政务中心准备好营业执照,再联系法人到宝应开户。王某拿到他人营业执照和对公账户后,联系买家,以每套6000元的价格卖给他人。经查实,部分倒卖的对公账户已被不法分子用于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
宝应县检察院经审查,以涉嫌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对王某批准逮捕。
校对丨丁浩宇
扬子杨燕
“抬起眼睛”
转载这篇文章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你。电子邮件地址:new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