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起名核名

公司起名_公司起名字大全免费

工商核名

公司核名_工商核名查询系统官网
开公司想不出好名字? 企名网为您推荐
已为 家公司推荐名字
如:贵州企通达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城市是“上海”,行业是“科技”
公司起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工商核名

非常重要,真实有效的号码才能收到核名结果

查询成功

稍后将有工作人员告知您查询结果,感谢您的耐心等待!

刘若鹏上市公司名称

发表日期:2022-10-13 08:51:19

        光启是军民融合前沿技术创新企业,也是全球领先的超材料隐身技术和海量目标实时动态跟踪技术供应商。持有光启科技(SZ002625)、光启科学(HK00439)两家上市公司。2010年,光启研究院在深圳正式挂牌,光启团队5名核心成员全部回国创业。他们想把自己的才华和梦想抛洒在祖国的蓝天下。那年刘若鹏只有27岁。短短6年,光启不仅从一个海归创新团队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化集团,更成为一个跨越5大洲12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共同体。
        光热成像智能头盔N901,无电感可精准、快速、广泛批量筛查发热人群,具备智能人脸识别、车牌识别、二维码识别等AI功能。目前,该头盔不仅在国内多地使用,还受到意大利、阿联酋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欢迎。目前这款智能头盔订单较多,但出货量有限,客户等待时间较长,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响产业链受阻。这让刘若鹏意识到一个重要问题,即供应链背后的制造能力。“如果制造能力跟不上,即使有再强的实验室,也不能马上解决眼前的问题,这是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刘若鹏在全国两会期间提交的建议,即加强和提升工业领域超材料、半导体等关键核心技术的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
        公开资料显示,刘若鹏1983年9月出生,陕西西安人。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光启总裁、光启科学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光启技术董事局主席()。兼任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委、超材料电磁调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电磁超材料技术与产品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优秀
        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获奖等。刘若鹏9岁随父母从西安来到深圳,1999年至2002年就读于深圳中学,2006年获得浙江大学竺可桢荣誉学院学士学位。25岁时,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隐身斗篷,在《科学》杂志发表后引起轰动。2009年就读于美国杜克大学,获博士学位。2010年回国创办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并担任院长。2019年10月10日,刘若鹏以41亿元人民币位列《2019胡润百富榜》第1008位。2019年10月28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9胡润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刘若鹏以41亿元位列第24位。
        刘若鹏摄
        想要推动历史车轮的人
        刘若鹏所在的光启集团以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的名字命名。这是一位来自上海的中国古代科学家,沟通中西文化、传播现代科学的先驱。超材料、智能光子、马丁飞行包、SkyX无人机系统、U-1悬浮站、“云云号”“旅行者号”……近年来,光启集团的科研成果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想象力。
        刘若鹏的“崛起”,让人们越来越坚定一件事--奇迹,往往只属于有梦想、敢于创新的人。
        6年来,光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从6年前5个年轻人组成的小团队,到成为全球超材料领域的“联合国”--光启专利总量突破2600件,占全球近10年超材料领域申请总量的86%,让我国在超材料领域拥有绝对的技术优势。光启超材料等先进技术不仅应用于尖端航天科技领域,也广泛应用于与千家万户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用领域。比如超材料平板卫星天线,只有笔记本电脑大小,可以挂在外墙上,抗风雪、抗雷雨、抗腐蚀、抗盐雾、抗霉菌。
        人
        在惊喜发现的过程中,他们也不断给刘若鹏这个年轻人贴上标签--“80后青年科学家”“隐身衣发明者”“最好的学霸”等等。但刘若鹏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我把自己定位为‘追梦人',我也倡导员工要做’追梦人',让企业成为‘追梦人俱乐部’。”他坚定地说。
        深圳,这座曾经出现过腾讯、华为等诸多奇迹的城市,也给了这位新时代的“追梦人”一个圆梦的大舞台。
        “在追梦路上,政府为我们营造了舒心的发展环境。创业初期,我们入选深圳孔雀计划团队,得到政策和资金支持。深圳还为光启成立了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带队的专项服务团队,协调解决了企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刘若鹏感激地说:“光启如果在其他城市,也不会取得现在的成绩。”
        他认为,深圳重视中小企业,深圳倡导的创新创业模式是光启成功的重要动力。比如今天光启和华大基因都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让这样的创新型科技企业起飞。
        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
        创业需要付出代价,需要有吃“苦中之苦”的韧劲。创业之初,5个人挤在不到2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没有专业实验室,就得跑到闷热的地下车库做测试,因为那里没有信号干扰;买不起实验设备,就省吃俭用,勒紧裤腰带,租别人淘汰的最差机器。
        刘若鹏对那段经历记忆犹新:“我们经常凌晨两三点在地下车库做研究,虽然当时环境艰苦、设备简陋,但我们有核心技术,科研成果是一点一点研发出来的。实验中发生了爆炸,很多人都很震惊,极度沮丧,但我却无比激动:在这么严谨的考虑下,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说明里面有不可预知的东西。”
        的深奥原理。“
        今天,刘若鹏提起这段经历时,已经觉得这是团队的一笔巨大财富:“只要找到失败的原因,你获得的认知就很难让别人超越!”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四年来,最大的变化是对创新的认识更加深刻。而且,他意识到综合创新和跨技术的重要性。
        “但我们的价值观没有变,我们要做出改变世界、改变生活、改变产业效率的创新。”这份为了梦想的执着,至今不敢松懈。刘若鹏说,如今,他依然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几乎没有完整的休息日。
        当然,为梦想“折腾”并未停止。
        在光启的展厅里,记者曾看到过一个微缩版的临近空间飞行器。刘若鹏解释说,真正的临近空间飞行器要大得多,球体直径约40米,充入氦气后总重量超过1吨。
        而这项看似“高大上”的航天技术,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我们的临近空间飞行器即将进行测试,未来有望提供互联网接入、监测观测、旅游观光等服务。”刘若鹏说,明年依托临近空间飞行器,普通人将有望实现临近空间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