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念好超大型项目管理“四字经”
4月12日,中交集团团委一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暨中国交建2019年共青团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公司济青项目常务副经理康力荣获第六届中国交通建设(管理类)“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
第一次接触亿元超大现金项目,第一次涉及边通车边建设的改扩建模式、比预定工期提前半年通车的任务。诸多不可控因素叠加,让公司上下为他在山东的新工作捏了一把汗。但回顾三年来的施工管控成效,他不负众望,毕其功于一役,念好了“硬、严、快、细”四字管理经,有效提升了项目整体管理水平和共赢效果,彻底打消了外界疑虑。
他带领的济青高速改扩建项目组,荣获山东省工人先锋号、中交集团效能监察优秀工程等称号。获得了中央应急管理部发来的慰问信和寿光市委、市政府赠送的锦旗,获得了业主年度优秀施工单位、安全生产先进施工单位、连续三年超额完成责任目标单位等荣誉,为公司区域经营山东市场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口碑。他本人也多次获得中国交建优秀共产党员、项目办年度优秀项目经理等荣誉。他就是中交路建济青快速路改扩建四标段常务副经理康力。
一、坚持公平抓制度,制度健全先“硬”
为打赢济青高速改扩建攻坚战,康力上任后的头等大事就是完善制度,全面规范项目管理行为,有针对性地梳理优化日常管理制度,狠抓制度执行力落实,严格按制度办事,有效避免了各级管理人员的随意性,将员工的思想和行为统一到项目制度管理运行体系中。
康伟着力练好“苦”内功,提升打赢济青高速的能力,根据阶段情况调整分工,通过绩效考核与收入挂钩、轮岗、换岗等方式激励员工
潜力,增强责任意识。同时,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技术骨干。在压担子、给平台、技能竞赛、对标学习等载体作用下,员工从普通技术人员成长为具体工作,从专攻部门职能工作成长为复合型管理骨干,走上了更高层次的管理岗位。
二、差异创新保红线,安全质量“严”起来
“无病检、无病安、无病通”是关系守住公司生存发展“命脉”的大事,容不得丝毫懈怠。
以康力为首的项目安全管理矩阵网络,重点区域、关键环节、施工生产盲区自查自纠为“连接点”,相应人员负责分区域问题发现销号为“落实点”。现场发现危险源并及时控制直至消除,不具备客观条件,落实了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在安全通信过程中,康力创新引入两支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专业通信通信团队,分段指导改革,两次在全线率先完成交通顺序转运任务,吸引兄弟们相互学习借鉴。
在质量管控方面,康力坚持严格执行首件制,以首件产品为样板引路,将质量目标分解到工序中,全方位、全天候管控现场质量,确保万无一失。如在反挖灰土路床施工中,严格压实和灰掺量控制,及时覆盖养生,既加深了员工对施工工艺的理解和执行,又保证了路床施工质量,得到业主和监理单位的高度评价。
三、创新流程提效率,突出“快”胜
济青4标自进场以来,施工进度一直全线领先,这与康力的管理理念分不开。他多次强调,生产过程中不允许出现任何形式的工作拖延,要快不能断。为此,康力围绕交通换乘等重大节点任务,建立统一量化的进度考核标准,科学设置施工节点,优化各考核子项权重,严格落实对施工队考核结果的奖惩,提升施工队生产活跃度
性和工作效率。同时,严格工序衔接,适当安排作业层次,现场抓实,施工方法平稳有序,全面把控工程进度。
技术创新也是保证进步的关键因素。康力注重在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中提炼实践经验,他主持完成的“新型装配式桁架钢栈桥”等3项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运营状态下新老路基加宽施工工法”“运营状态下T梁横向预应力加宽施工工法”2项工法获评省级工程工法。
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创新意识得到了实质性提升。在图纸审查、施工方案优化、路基桥梁拼接、立交纵断及高程施工组织等技术管控重难点上,创新成果多点开花。例如,淄河特大桥T梁40cm翼板混凝土破碎后新旧桥梁拼接应用水切割技术。对于旧路半刚性材料,掺入3%水泥后用于台背回填,实现资源集约利用。采用宽度达米的中大DT2000摊铺机,实现沥青大宽、全宽一次摊铺,不仅消除了路面纵向接缝,平整度也大大提高。
四、高效沟通求实效,没有巨额“精细”成本管控
沟通是康力推进二次运营的核心环节,其中涵盖的工作量远非两个字所能涵盖。他积极加强内外部沟通,全方位整合变化梳理渠道,多渠道跟踪相关信息,确保生产经营目标实现。
面对各种建材大涨的不利局面,康丽牵头计算了大量数据,详细生成了24个备选方案。对比多个方案之间差额调整金额的细微差别,全线重新制定了材料差额调整实施细则,最终差额调整金额达到原合同差额调整金额的5倍。高效沟通还以跨区域业务汇总缴纳增值税的形式,推动征收增值税费5%。通过沟通,项目提前拿到全部返还的履约保证金和2%的质量保证金。
行其所为,则无敌。济青四标将于6月底建成通车,但康力在管理岗位上展现的新时代中交青年的风采和价值永远在路上,并感染着全体参建员工为公司长远发展而奋斗。
供稿:吕国伟回归企名网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