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起名核名

公司起名_公司起名字大全免费

工商核名

公司核名_工商核名查询系统官网
开公司想不出好名字? 企名网为您推荐
已为 家公司推荐名字
如:贵州企通达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城市是“上海”,行业是“科技”
公司起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工商核名

非常重要,真实有效的号码才能收到核名结果

查询成功

稍后将有工作人员告知您查询结果,感谢您的耐心等待!

大同有机黄花公司名字

发表日期:2022-10-13 12:29:51

        一碗“大同好菜”品遍三晋
        塞外大同,天高云阔。
        位于雁门关外的山西大同,造就了小米、苦荞、小米、莜麦、豆角等一大批优质杂粮。是国家出口杂粮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奶产区、国家夏菜及延伸秋菜生产基地。大同“特”“优”农产品向东辐射京津冀市场,向南辐射全国市场,区位优势明显。
        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大同打造“大同好粮”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引领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延伸,为资源型地区重塑产业结构、农业高质量发展输出了经验和智慧,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蓄了后劲。
        特色引领延伸产业链
        盛夏时节,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的黄花汇聚成一望无际的金色花海,吸引八方游客前来赏黄花、拍美景、品美食、体验牧家乐。
        大同黄花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黄花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富含锌、硒的火山土壤孕育了大同黄花的优良品质。
        “大同地区土地条件差,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转变思路。”大同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应龙说,“要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推动大同市有机旱作农业高质量发展。”
        黄花也可以做成大产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要“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把黄花产业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2020年5月11日,在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唐家堡村黄花有机标准化基地考察时,对当地黄花产业发展提出期望。
        在市县土地流转、资金支持、技术服务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下,大同人种植黄花脱贫致富的信心空前高涨,黄花种植规模逐步超过26万亩。
        “以前家乡没有产业,只有外出打工,现在村里通过种植黄花发展起了乡村旅游,来我们这里旅游的游客多了,如今不仅农民增收,还能照顾家庭,日子过得很充实,很幸福。”谈起黄花产业,云州区唐家堡村村民唐万喜笑颜开。
        随着黄花的大规模种植,新的问题也出现了。由于黄花产量骤增,市场一度滞销。大同市品牌农业与科技信息发展中心主任梁权说:为解决这一问题,全市上下下大力气延伸黄花产业链,特别是针对黄花景观期长达40天的特点,提出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旅游产业的高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
        “黄花之乡”核心区云州区西坪镇依托3万多亩黄花,一方面聚焦黄花菜产业,加工黄花酱、黄花泡菜等食品,成功将产品送达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消费者手中。表;另一方面,打造黄花田园综合体,将特色村寨、大同城堡、火山景区与黄花风光串联起来,形成田园风光“40天”集中旅游区,一二三产业实现融合发展。
        “几年前,黄花销路单一,只能卖给中间商。如今,黄花饮料、黄花酱、黄花酒、黄花面膜、护手霜等干制、鲜制黄花及黄花加工品可以在各个扶贫超市直接卖给游客,一个直销摊位一天最多能卖四五千元。”大同市黄花办事处主任安一平介绍。
        在政策“组合拳”下,黄花产业成为大同市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也印证了农业正成为大同转型发展的第一突破口。目前,全市黄花种植面积达1万亩,覆盖61个乡镇176个村1万农户。
        “大同好粮”提升价值链
        “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用老话来说,大同农家的“宝玉”黄花近年来变成了“致富花”,给了大同人发展优良农业的巨大信心,也为大同农业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样本。
        来自农业
        从产业出发,大同顶层设计。2018年,在政府推动下,大同正式推出“大同好粮”区域公用品牌。
        “‘大同好粮’是以严格的质量标准,适应市场需求,涵盖大同‘特''优’农产品的区域公用品牌。”大同市农业农村局张应龙局长表示,“打造‘大同好粮’区域公用品牌,是大同市委、市政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大同市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大同市地处晋北黄色高原,既是旱作农业区,也是特色杂粮优势区。全市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山多坡宽,地形复杂,土壤多样。独特的地理和凉爽的气候造就了大同农产品“特”“优”的优良品质。
        2018年,山西全面启动实施有机旱作农业创建,规划六大特色农业区,因地制宜布局有机旱作农业技术模式和20项农业生产行动。
        省级规划后,2019年,大同市提出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推动灵丘、广灵两县创建市级示范县,建设3个省级封闭式示范片,创建10万亩有机旱作样板项目区,推广10万亩透水地膜穴播技术、15万亩旱作节水和地膜减量增效技术,带动全市农业发展。
        在示范带动下,大同优良农业区域板块逐渐清晰。灵丘打造有机苹果、苦荞等产业,阳高形成高粱、西红柿优势产区,广陵打造有机小米、有机香菇生产带,云州扶持有机黄花菜种植……
        在政府背书、品牌整合下,大同市在品牌创建、标准、准入三大体系上共同发力,加强品牌打造和建设。京东集团从市场营销、供应链升级、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推动“大同好粮”线上销售和渠道拓展。
        瞄准好粮,大同谋求后发优势,找准定位。以品牌化引领大同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标准化,提升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旨在
        把大同打造成为京津冀经济圈绿色优质稳定的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大同好粮’是全域、全品类、全产业链公用品牌,实行‘母子品牌’运营,带动辖内‘大同黄花’等子品牌发展,实现子品牌产品溢价。”大同市农业农村局张应龙局长说。
        特色品质是地方农产品天然的竞争优势。大同怡鑫源面食公司成立十余年,转型为以经营杂粮为主。董事长曹东祥说,杂粮生产转型后,公司销售渠道大大拓宽,在专业化、精细化、综合化发展道路上不断迈进。“从粗加工到精深加工,效益至少能提高10个,延长产业链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