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跟踪研发自助精酿啤酒酿造机“爱古露”获新投资
相信把啤酒厂搬回家是很多啤酒爱好者的愿望,如今爱古鲁团队正在把这个想法变成现实。爱咕噜团队成立于7月,专注服务工艺市场,产品为自助酿酒机。
铅笔道了解到,公司已获得友正创投、浩方创投、银杏谷资本的新一轮投资。
“企名网”信息显示,2018年2月27日,上海浩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工商信息发生变更,注册资本由125万元变更为1万元,有所增加。同时,新增3家股东--杭州银联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云丝路创新发展基金企业(有限合伙)、杭州盈心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具体情况见下表:
据了解,杭州银宇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是由优正创投管理的投资机构;深圳云丝路创新发展基金企业(有限合伙)是浩方创投的投资主体;杭州盈鑫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是银杏谷资本的投资主体。浩方创投、银杏谷资本均为公司天使轮投资人。优正创投隶属于上海银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银来集团旗下创新型投行联合体公司,投资于医疗健康、人工智能、物联网、文化影视等领域。
爱谷鹿的酿造机将酿造过程和设备小型化、智能化、全自动,只需选择自己想要的啤酒种类,放入原料包装,就能打造出更适合自己口味的新鲜啤酒。用户可以直接从App上查看啤酒的酿造情况,包括温度、酿造阶段和口感、苦味、酒精度等信息。
爱古鲁酿酒机支持原料DIY,为了方便用户,爱古鲁还为消费者提供了多种酿酒套餐。如果消费者想酿造出与大众啤酒相似的风味,可以直接购买包装,省去了人工配比原料的麻烦。张舒说,市场上精酿啤酒所需的原料
价格高,进货渠道少。爱谷露与国内及跨境农户合作,为配方提供物料包,一键快递直送,确保用户方便快捷地获得有品质保障的物料包。
爱咕噜在APP里为啤酒爱好者建立了专属社区。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准备啤酒,并将自己的创作分享到爱古鲁社区。
爱古鲁创始人张舒曾在思科、摩托罗拉等公司工作,拥有10年以上硬件研发和项目管理工作经验。联合创始人姜宁拥有6年摩托罗拉软件中心开发经验和5年大型国企销售经理、产品总监工作经验。团队成员中除了曾在摩托罗拉、思科、飞利浦等公司工作过的工程师,还有来自知名高校的酿酒师。
铅笔道曾在207年7月为该项目做过专题报道,“筹资400万元,他的啤酒机三步酿造精酿啤酒,麦香浓郁,丰厚销售额500多万元”。
报告原文如下:
介绍
张舒拿着擀面杖,在面板上反复滚动麦芽颗粒。随即,他将粉碎后的大麦芽倒入锅中,让其在热水中浸泡,形成麦芽糖汁。
滤掉麦渣后,张舒开起火力,熬制麦芽糖汁,加入啤酒花调味。糖汁冷却后,他放入酵母。最后,张某将果汁装瓶,让啤酒在瓶中发酵。
这一幕发生在两年前。当时,张舒在美国朋友家中亲自参与制作自酿啤酒。
忙碌了一天后,他观察到家酿啤酒效率低,一天装瓶最多10升。“我在想,能不能让这个东西变得更智能。”
他调查后发现,这与美国100多万家庭家酿啤酒的浓厚氛围形成鲜明对比。由于操作不便、习惯不同等原因,国内的自酿氛围还处于起步阶段。
“不过,中国34%的啤酒饮用者愿意为精酿啤酒支付更多费用,这会让他们看起来个性化。但超市里卖的精酿啤酒很贵,这个品类有十几亿的市场。”
此时,“自
把“酿造”“工艺酿造”“智能”结合起来的想法在他脑海里发酵。
7月,他创立了“爱古鲁”,旗下品牌伊古鲁智能啤酒机实现了酿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用户放入原料包、选择配方后,即可一键酿造精酿啤酒。
注:张舒已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铅笔道愿与他背书内容真实性。
打造核心团队
奔波在上海各大公共场所,张舒时而抚摸着手臂,时而环顾着观众,不厌其烦地介绍着智能啤酒机的“爱咕噜”创意。
去年7月,张舒创立了“爱咕噜”,这是一个智能啤酒酿造器品牌。在张某的想法里,他想研发一款“最大限度减少小白用户参与”的酿酒机。
他用一款经典的IPA配方(印度淡啤酒)赢得了合伙人姜宁的加盟。他们在许多不眠之夜反复讨论,共同完成了第一版BP。
BP建成后,张开始频繁参与路演,“智能啤酒机”的概念吸引了不少投资人的目光。“很多前辈都很惊讶,觉得项目前景还不错,说简直颠覆了传统游戏规则。”
公司成立后,他着手组建团队。下半年,经过无数次招聘、电话沟通和面试,公司核心成员招聘工作顺利完成。
团队包括营销运营、软件开发、软硬件结构、酿造团队、生产管理五个部门。“在我们团队里,无论是前国际500强工程师、名校酿酒师,还是其他岗位,都有一个共同点--热爱精酿啤酒。”
酿造团队由江南大学啤酒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士及多年酿造经验的精酿师组成。同时,张舒还邀请了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发酵工程教授徐焰担任项目顾问。
同年底,“爱谷录”获得银杏谷资本、深圳浩方的400万天使轮融资。
家用智能啤酒机
融资完成后,张舒和他的团队
合作伙伴投资啤酒机的研发。“我们没有参照物,摸着石头过河,还要符合欧美严格的家电认证标准。”
他们聘请了工业设计公司AG来设计这台机器。在挑选电子元件的过程中,他们碰壁了。
由于很多组件只针对咖啡机等机器,团队中的电子工程师和酿造工程师开始集思广益。经过不断的调试,人们终于制定出了在特定结构下,如何匹配现有部件,才能满足啤酒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