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一家著名老字号企业即将上市,此消息一出,就引起了全市场的广泛关注。这就是著名剪刀老字号“张小泉”。然而,就是这个有着400年历史的老字号,很多人却有些疑惑。毕竟,无论是之前的全聚德还是狗不理,老字号在资本市场的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那么这次张小泉上市,有必要再割韭菜吗?
1、400岁的张小泉是否要上市?
近日,据《新京报》报道,拟在创业板上市的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张小泉”)在深交所官网披露招股说明书草案。本次上市,张小泉拟募资1亿元,用于阳江刀剪智能制造中心项目、企业管理信息化改造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这也意味着张小泉距离A股又进了一步。
招股书显示,张小泉2017年实现营收1亿元,2018年增长至1亿元,2019年进一步增长至1亿元,增速较为稳定。不过,公司近年来净利润波动较大。2017年,其净利润为1万元,2018年降至1万元,同比减少。2019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至1万元。
从业务细分来看,截至招股书发布,张小泉的业绩主要在于剪刀、刀具、套刀和剪刀等家居用品。其中,剪刀手2017年营收1亿元,2018年占比1亿元,2019年进一步提升至1亿元;2017年至2019年,刀具营收分别为1亿元、1亿元、1亿元,占比逐年上升,分别为。招股书显示,2019年,张小泉的剪刀、小刀、套刀和剪刀等家居用品销量为1万把。
据每日财经报道,“张小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崇祯元年,即1628年,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据相关史料记载,“张小泉”真正的名气主要是因为
受益于清乾隆皇帝的推崇,“张小泉”剪刀一度成为贡品,随后品牌价值大增。到了近代,“张小泉”依然活跃在历史上,频频亮相国际展览并获奖,包括1909年的南洋劝业公会、1926年的费城万国博览会等。新中国成立前夕,“张小泉”一度濒临破产。1956年,国家大力发展手工业,裁剪社恢复了张小泉的名字。
1958年,杭州张小泉剪刀厂作为地方国有企业正式成立。但改革开放后,张小泉不再是国企,而是转型的民营企业。那么,现在张小泉要上市了,我们该如何看待张小泉的未来呢?
第二,张小泉上市是割韭菜吗?
作为一家以生产剪刀起家的企业,张小泉的名字无疑非常响亮。不过,由于老字号在A股市场的表现大多不尽如人意,张小泉剪刀手的上市也让不少人怀疑张小泉是不是在割韭菜。对于这一点,我们不妨分成几个部分:
首先,张小泉是一家很有钱的公司。从财务数据来看,张小泉其实是一家很有钱的公司。与那些流动性相对紧张的公司不同,张小泉其实并不是一家差钱的公司。从张小泉的财报中可以看到,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从2017年的1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1万元。去年末,公司仅有应付票据50万元,应付账款1万元,主要是供应商货款和人工费。再加上高达1亿元的货币资金,且负债率仅,可以说张小泉是一家无压力、无负担,内部现金流相对充裕,整体负债水平较低的公司。可以说,从张小泉的整体市场感受来看,这是一家不差钱的公司。至少从自身的市场定位来看,张小泉并不是为上市圈钱割韭菜的高手。不过,从低负债率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家保守的公司,但
保守也符合老字号自身的设定,这并没有错。
其次,张小泉虽然是老字号,但也不是完全老古董。我们在研究张小泉的市场时发现,虽然这家公司据说是老字号,是一家莫名其妙的公司,但从老字号的角度来看,张小泉的经营范围确实像一家老字号公司,其主营业务仍集中在刀剪生意上,主要产品包括剪刀、刀、套刀剪等家居用品。而其技术优势也都集中在剪刀上,例如,剪刀内缝技术、刀剪热处理技术、刀剪连续冲压技术、刀剪清洗防锈一体化技术、剪刀多刃切割技术、刀剪注射机械臂自动化生产技术等,从这些来看,都是老字号的本色,但另一方面,张小泉也有不少类似非老字号的玩法。例如,OEM被广泛使用。招股书显示,张小泉2019年生产的3394万把刀具中,只有1333万把是自己制造的,不足四成。大量贴牌生产,其实让人觉得这不是老字号的做法,所以张小泉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存在。
三是工具市场的老字号不一定叫得响。目前,对于张小泉来说,问题其实相对较多。我们认真分析张小泉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刀具市场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中国,做剪刀真的不是一个有竞争壁垒的行业。由于刀具市场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因此,整个市场的竞争门槛很低。在低端市场,小作坊里到处都能生产工具,基本上,使用体验都是合理的,在高端市场,双立人、苏泊尔、十八子等也是市场竞争力很强的。公开市场数据显示,我国刀剪行业近3000家,全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但是,张小泉的市场占有率很低,不足。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小泉无疑是在一个被杀进红海的市场,这是对于一个拟上市的公司
对公司来说无疑是个大问题。
二是张小泉高端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在中国刀具市场,来自德国的双立人无疑占据绝对领先地位,作为中华老字号的代表,张小泉在这一市场缺乏影响力。招股书显示,其300元以上产品占营业额比例不足6%。可以说,高端产品并没有成为张小泉的核心竞争优势,张小泉在高端化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三,张小泉的影响力仅限于江浙沪地区。作为一家起步于杭州的工具企业,事实上,张小泉已经扎根江浙沪400年了。四百年,没能让张小泉有能力走出江浙沪。虽然目前中国全国市场没有障碍,但张小泉的全国化并不顺利。一方面,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本土工具品牌;另一方面,张小泉在老字号的宣传上还非常不足,让市场对这家老字号并没有真正认同。
因此,我们可以说张小泉并不像是圈钱割韭菜,但这家有400年历史的企业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今,张小泉的上市已不是问题。问题是这样的公司如何走出400年的陈规,让自己发展壮大。这是最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