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餐网
作者:洪军
开餐馆最难的是什么?选址难、招聘难、管理难,但另一个难点是餐厅的命名。
想出一个好听好记的名字,相信每个餐馆老板都绞尽脑汁。但是餐厅的名字应该如何恰当或者规避风险呢?
01
餐厅因“谐音梗”
被要求更改姓名和招牌
最近,一家奶茶店因为名字引起了上海人的注意。
这家位于南京路步行街的奶茶店名为“寻喜”,但用上海话读起来却有另一层含义。一位上海阿姨看到店名后告诉老板,这个名字在上海话里叫“临终”,这样的奶茶店没人会买。她建议老板必须把商店的名字改一下。
发音正常,这家店的名字没问题,导致方言谐音梗。如果不是上海大妈指出,估计奶茶店老板自己也不知道这个问题,甚至不知道上海人为什么不来店里消费。
由此可见,为餐厅命名是多么重要和谨慎。
无独有偶,宁夏银川一家以唱歌为主题的餐厅因名字“沃草”上了热搜。虽然有人觉得这家店的名字新鲜有趣,但大多数网友认为这是骂人。
当时,餐馆老板回应称,选择“卧槽”二字是为了表达“卧龙搁浅滩”,“槽是马槽,表示成功”。然而,“卧槽”的谐音却是彻头彻尾的脏话。最后,在相关部门的要求下,餐厅不得不更换招牌。
02
遵循这些规则,
让餐厅名字不出错
“八辣”“虾鸡排”“街边坐”“天天乞讨”“醉拳”“叫鸡”。近年来,餐饮行业喜欢用谐音梗或奇葩作为噱头。虽然能达到一定的猎奇效果,但难免会因为低俗或谐音梗而遭到非议,甚至被勒令更换招牌。
那么,餐厅应该如何正确命名呢?下面,红参。COM总结了一些规律和要点。
一个好的餐厅名字一般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
突出卖点
餐厅的名字就是招牌,餐厅最大的卖点要认真对待。要符合经营内容、特色和风格,选择餐厅最有特色的点,让顾客一目了然。可以选择出众食材:牛羊、有机蔬菜等,也可以选择烹饪要点:烤、炖等。
容易记住
餐厅的名字要有一定的档次,但让顾客容易记住,实现良好的沟通才是王道。因此,它易于阅读,这是一个餐厅名称的关键要素之一。
符合习惯
由于中国各地风土人情不同,在为餐厅命名时要充分考虑文化因素。遵守当地风俗,不要反其道而行之。比如上面提到的奶茶店,就是因为不懂上海话造成的。
匹配等级
如今,食客对餐厅的要求涵盖方方面面,一个好名字能为其加分不少,餐厅命名需要更多心思。但是,它必须符合自己的等级。比如,北京丽思卡尔顿酒店的中餐厅取名为“玉餐厅”,文化内涵十足,却不适合苍蝇餐厅。
餐厅命名除遵循上述原则外,还可适用以下方法:
巧妙运用叠词,朗朗上口
使用叠音特别贴心,这种命名方式也可以应用于餐厅命名。比如陶陶居、日日香卤鹅馆、甜蜜蜜烘焙坊、海婆婆馆、九九丫等。
读起来朗朗上口,回味无穷,听一遍就能记住。
使用名字或熟悉的头衔来增加亲密度
地名命名可以增加亲切感,并向顾客传递一个信息:我卖什么菜或做什么菜会更准确。
比如浏阳蒸菜、洞庭湖土菜馆、老凯里酸汤鱼、小龙坎火锅等。名字带着地名或地域,让人一看就知道你卖的是什么。
还有就是使用熟悉的称谓,也能增加亲切感。比如阿姨的饺子、奶奶的家、老母亲的舅舅、家乡的鸡
、乡下基地、胖哥哥、哥哥、简姐小龙虾等。
可视化和拟人化类别
这种命名方式有很多人在做,最常见的是店名+品类。不过,还有一种方式可以将品类形象化、拟人化,同样可以让客户一听就记住。如小鸭哥、椰子姐、螃蟹哥、龙虾、郭先生等。
我们还可以借鉴马云对阿里巴巴旗下品牌的命名方法,统一使用动物名称,比如天猫、虾米、蚂蚁金服、飞猪等,也很有纪念意义。
以名人IP命名
历史人物或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已经在每个人的脑海中产生了记忆点。如果餐厅名称采用这样的谐音或相关名称,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陆鼎记、陆小凤、武林灶神、令狐冲烤鱼、隋炀帝炒饭。
口语,口语,更难忘
网络时代,网络语言广泛传播。在给餐厅命名时,也可以结合当下消费者喜欢的词语。如太二、洒角、点都德、表哥茶餐厅、表哥茶餐厅等。
03
不同餐厅门口命名
高价餐厅VS苍蝇餐厅
高价餐厅常用:大、餐厅、菜、家等;苍蝇店则比较随意,用烧、烤、面等比较实用的词语作为店名。
川菜馆
川菜的高频名称是川、菜、鱼、香,这与川菜独特的口味和内容高度相关。
日本料理
日本料理的高频名称有:和、花、亭、居酒屋,与日本文化和用餐习俗有关。
鲁菜餐厅
鲁菜的高频名称有:楼、关、港、居、世家、祖传、家常等,沿袭了鲁菜源远流长的传统。
西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