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下旬,创立11年,融资1亿元,估值超500亿元。曾经的资本宠儿、柔性屏行业独角兽柔宇科技陷入员工遣散、欠薪、负债危机,濒临倒闭,引发广泛关注。
“我建议大家积极帮助柔宇科技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帮助柔宇科技引进战略投资者。”今年4月,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刘姝威撰写的一篇题为《拯救柔宇》的文章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她指出,柔宇虽然有技术实力,但内部资金困难。
巧合。3年亏损20亿元的人工智能(AI)独角兽“云从科技”5月底登陆科创板,最新市值达239亿元,较上市前估值下降29%;年亏损3亿元的芯片独角兽广州汇智微电子已向上交所提交IPO招股书。据报道,其估值可能会大幅降低约78。而未上市的AI“独角兽”,估值早已缩水过半。
与此同时,国外科技独角兽也在进入寒冬。
据《福布斯》报道,今年5月下旬,金融科技独角兽博尔特宣布大规模裁员,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估值50亿美国元、由软银投资的印度电商独角兽Meesho证实,正在削减开支、筹资还债;美国第二大独角兽、生鲜杂货配送平台Instacart今年3月宣布估值下调近40,从390亿美国元降至约240亿美国元,缩水近千亿元人民币......
“现在,独角兽泡沫正在破裂。你开始看到很多流血事件公之于众。”中欧资本董事长张军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些行业泡沫太大,击鼓传花的炒作游戏应该停止。
事实上,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冠肺炎疫情、美国通胀率走高、股价低迷、VC募集新基金周期等叠加因素影响下,“独角兽”成长速度放缓。
同时被资本炒作,没有盈利
李,没有商业模式的科技“独角兽”泡沫正在被戳破。此时此刻,市场更需要的是务实、创新、有技术壁垒的科技型公司。
经纬创投日前在接受钛媒体App专访时表示,如今,创投机构需要挖掘企业价值,寻找更早的项目、更有前景的硬科技赛道、更优秀的创业团队,防止独角兽估值缩水、一二级估值倒挂。
独角兽流失,科技企业面临“筛选潮”
十年前(2013年),风险投资家艾琳·李(Aileen Lee)创造了“独角兽”一词,用来描述估值10亿美元或以上的未上市初创企业。
估值如此之高的公司在当时并不多见,值得一个特殊的名字--但从那以后,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技互联网热潮在全球迅速蔓延,创业热潮愈演愈烈。资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入这些初创企业。
过去十年,“独角兽”数量疯狂增长。据钛媒体App统计,中美两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已从2012年的3家左右增加。到2021年,独角兽数量将达到近200家。
目前,全球科技“独角兽”公司已达1328家,总值增至万亿美元以上。
然而,“独角兽”却频频被滥用和炒作。对于那些充满资本泡沫的科技独角兽来说,由于没有稳定的盈利模式,真相被戳破,“注水”的估值大幅贬值,企业面临“大败”。
第一个被戳破的“独角兽”是美国共享经济巨头WeWork,被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视为“下一个阿里巴巴”。
成立于2008年的WeWork受到资本热捧。其创始人亚当·诺伊曼(Adam Neumann)声称,WeWork是一家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公司”。孙正义甚至向WeWork投资数十亿美元,估值高达650亿美国元
元,成为美国第三大科技“独角兽”。
然而,当WeWork在2019年进入真正的资本市场,褪去光鲜亮丽的外衣时,大家却发现,这家“独角兽”只是被高达470亿美国元的债务拖累的“困兽”。最终,WeWork跌落神坛,范丞丞被董事会解雇,业务和人员进行大规模调整,以至于估值缩水60%。
截至6月4日,WeWork的市值仅为52亿美元。孙正义说,软银在WeWork项目上损失超过7208亿日元(约合477亿元人民币)。
而那些曾经的明星“独角兽”已经上市,日子也不好过。
据Mindmatters报道,在美国公开交易的140家前明星“独角兽”中,股价在过去6个月内暴跌30-90%。报告称,股价下跌的主要原因是这些明星公司在报告期内面临巨额亏损,包括优步(美国总亏损291亿美元)、WeWork(美国亏损122亿美元)、Snap(美国亏损87亿美元)、Lyft(美国亏损85亿美元)和爱彼迎(美国亏损64亿美元)。
在国内,依图、云从、格灵申通、Ofo等“独角兽”企业估值缩水、深陷资本泥潭的故事已为业内所熟知。估值88亿美国元的医疗独角兽平安医保科技近日确认优化裁员,同时传出出售业务资产的消息。
最新的案例是,曾经的明星独角兽“中国版Twilio”、国内智能通信云公司“融联云”,因为陷入造假危机,走下神坛,市值暴跌,投资机构也紧急抛售。
2021年2月,在3年(2018-2020年)亏损8亿元的情况下,首家赴美上市的中国SaaS公司融联云成功登陆纽交所。上市首日,其股价大涨200,总市值达79亿美国元(约合506亿人民币)。
随后股价剧烈波动,股价表现不佳。除了官方自称的首都,
除了市场风险下移、中概股抛压、315家被点名控股子公司的影响、自身业绩连续亏损等外部环境,一个更大的原因是融联云可能存在造假行为。
荣联云关于欺诈事件的公告
今年5月3日,融联云被公司自身审计师--全球巨头毕马威(KPMG)的中国公司警告,可能存在类似瑞幸的欺诈行为。随后,毕马威宣布辞职。荣联云公告更换独立董事,成立独立专门委员会调查违规及交易违规行为。
荣连云表示,去年二季度5-10%的营收和三季度15-20%的营收可能会受到影响。那相当于8000万元左右的假货销售,将公司此前公布的这两个季度40-50的增长降至15-35。
上月28日,纽交所向融联云发出问询函,要求尽快提交公司2021年财报以及本次交易违规悬而未决的内部调查结果。纽交所将密切关注其状况。一旦未按时提交年报或状态存疑,融联云可能被暂停上市、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