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7月1日起证照分离+经营范围+企业名称+新公司记账报税新规
营业执照大变样,国家刚公布!7月1日起,“证照分离”改革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规范经营范围登记!企业名称登记规则变了!营业执照可以异地办理,更重要的是......
1
7月1日起
全国推行“证照分离”!
刚刚,国家宣布:深化“证照分离”改革!2021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重点内容如下:
1.自2021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在自贸试验区进一步加大改革试点力度。
二、大力推进证照减量化,照后简化审批
1.直接取消审批,全国取消涉企经营许可事项68项,自贸试验区取消涉企经营许可事项14项;
2.审批改为备案,在全国范围内将15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为备案管理;
3.实行告知承诺,在全国范围内对37个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在自贸试验区内对40个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告知承诺;
4.优化审批服务
三、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
1.实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
按照全覆盖要求,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逐项确定改革方式、具体改革措施和事中事后监管措施。
2.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持续推进“先照后证”改革,推动保留的前置登记许可改为后置登记。
3.推进电子证照归集应用。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在2022年底前制定完善电子证照相关标准规范和样式
实现涉企证照电子化。
2
7月起规范企业经营范围!
小心填写经营范围五大误区!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征求意见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开展经营范围登记规范工作。为企业提供更加规范便捷的注册登记服务。2021年4月1日起,规范经营范围登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有条件的地方甚至可以提前开展相关工作。
小编提醒大家,要认真填写经营范围中的五个误区:
误区①:经营范围顺序随意排列
对于那些同时经营多个行业的企业,经营范围的第一项就是企业所属行业,税务局检查时选择的指标往往参考行业水平。搞错顺序,小心赔钱。
误区二:业务范围越多越好
有的财务人员怕以后遇到超出业务范围的业务,自己开不了发票,就把能想到的业务范围都写了出来。但有些商家却享受不到税收优惠!
这里给大家一个提醒!纳税人有应税行为的,即使超出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也应当据实开具发票,但国家禁止销售的除外。
误区三:核定征收不考虑
新设企业拟申请批准征收的,应回避不得批准征收的经营范围。如专利代理、商标代理等,可不予核准征收。详见国税函(2009)第377号。
误区四:随意填写分支机构经营范围
分公司的经营范围不能超过总公司,因为它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子公司的经营范围不需要在母公司的经营范围内。但由于母子公司之间经常互相提供服务,总公司应增加业务服务的业务范围,子公司应增加到总公司
提供服务的经营范围。
误区⑤:随便照搬经营范围
各行业共同的业务范围经常在互联网上列出。建议这类帖子可以参考下阅读,不要照抄照搬,即使是同行业的企业,其业务侧重点也有很大不同。以增值税为例,混合销售中按照主营业务确定税率。对于同一混合销售业务,不同主营业务的企业税率不同。
在确定主营业务时,经营范围也是一个参考。经营范围应突出公司主营业务,避免多缴税款。
业务范围虽小,但误区多,切记避免。
3企业名称登记规定发生变化
7月1日起施行!
重点:
1.建立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制度,申请人可自主申报
2.细化企业名称禁止性要求
3.明确外商投资企业、企业分支机构、企业集团名称登记规则
4.建立企业名称纠纷解决机制。
5.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企业登记机关办理企业登记时,发现企业名称不符合规定的,不予登记并书面说明理由;发现登记的企业名称不符合规定的,应当及时更正。
小贴士:快速核命名的两个技巧。
企业名称构成为“行政区划+字号+行业语言+组织形式”,其中字号为自行填写,为2-6个简体汉字字号。企业不得使用与同行业登记核准的名称相同或者近似的名称。
1.尽量避免使用一些流行词汇,如“致”“隆”“正”等。
2.使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汉字的“字号”。许多人试图省事和方便。通常字体大小只选择两个汉字,比如“上海XX财税有限公司”,我们知道从概率上来说,相同或相似的两个字的概率要远高于三个字的概率。因此,最好选择3
三个或三个以上字的字体大小。
同时,不能仅以核名核准为目的核准公司名称。听起来容易、有寓意的名字是最好的,比如“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百度”等优秀公司,它们的名字别具一格,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