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公告:第二批全国征集,拟中选结果将公布(附全部品种名单)
医学经济学杂志
昨天深夜,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公布了第二批带量采购中选结果。此次带量采购平均降价达53,最高降幅达93。预计2020年4月全国患者将用上中选药品。
同时发布新闻稿称,中选药品进入医院将优先考虑,这是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成败的关键。卫生健康部门已专门发文,要求医疗机构畅通优先使用中选药品的政策通道,提高中选药品合理使用水平,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加强中选药品临床使用监测,保障中选药品使用。医疗保障部门通过医保基金预付费、鼓励医保基金与企业直接结算、医疗机构结余留存等激励措施,为中选药品使用提供有力保障。
新闻稿公布的数据还显示,首轮带量采购实施以来,截至12月底,25个“4+7”中选药品试点地区平均采购进度183个,中选药品占同通用名药品采购量的78%。
齐鲁语录回归谨慎
第二轮带量采购中,入围品种较多的厂家有(图米内网):
其中,齐鲁壹点是入围品种最多的厂家。在第一轮带量采购全国扩标中,齐鲁表现凶猛,不仅多款产品中标,价格也远低于竞争对手,表现出志在必得的态势。在新一轮带量采购中,齐鲁有7个品种入围,4个品种中标成功,分别是盐酸曲美他嗪缓释片、赛吉奥、阿德福韦酯、琥珀酸索立纳新。但从中标价格来看,与其他待选价格相比并无太大差异,甚至大部分都是价格高、有优势的。例如,赛格仅有两家药企中标,分别是恒瑞和齐鲁。恒瑞的中标价为元/片,齐鲁的中标价为元/片。
调整招标规则的三个原则
新闻稿称,此次,
采购降价成功的原因有四个。其中,除了带量采购、招采一体化、及时回款两个原因外,新闻稿认为还有完善规则和重振低价药两个原因。
其中,在完善规则促进竞争一文中,国家医疗保障局表示,纳入第二批集采的药品均为3家及以上生产企业充分竞争的品种。我们在总结“4+7”试点和试点扩围经验的基础上,在确保防范垄断和供应风险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了采购规则,允许多种选择,同时保持适度竞争力。同一药品不同企业中选价格存在差异。同时,合理控制同一药品不同中选企业之间的价格差距,既尊重市场竞争造成的适度差价,又防止因差价过大造成的待遇不平衡。
笔者认为,本次带量采购的中标规则体现了三个原则:1)满足超低价,即达到1分/件,自然中标;2)足够的下降。即最高降价50;3)按照公平原则,报价不得超过中标前的最低报价次数,昨天我们分析,北京富源阿卡波糖在开标前刚刚通过一致性评价,获得了投标资格,但报价时没想到拜耳的报价每片只有18分钱,导致北京富源比最高限价下降了48分钱,但因为价格超过4分钱,是最低报价的两倍多,痛苦地落标了。
对行业的启示是:
1.未来可能纳入或即将启动国家带量采购的品种,应为3家及以上生产企业竞争充分的品种。
2.在竞赛规则方面,公平是必须考虑的原则,任何会带来不公平的规则漏洞都将被堵住。此次带量采购,堵住了价格落差带来的公平性问题。在第一轮带量采购中,允许同一品种以不同价格中标。但由于没有规定价格差距,部分品种中签价格差距较大,这意味着患者面临:同一种药品在不同地区的采购价格和支付价格都很大,这就是治疗不均衡的问题。
当然,公平的问题
可以进一步扩展。例如,数量区域为数量价格,其他区域为非数量价格。比如,拜耳阿卡波糖在精选区是精选价,但在非精选区?还会按原价出售吗?还有数量保障。如何积极引导患者使用?浙江曾出现患者反应,导致医保局发文,禁止医院断供非中选产品。笔者认为,这些问题将倒逼医保支付标准尽快出台。经过多轮带量采购后,基于市场发现的价格将成为医保支付标准,在医保支付标准上不再报销。这样,在非量市场上,医保支付标准可以引导企业报价,同时赋予患者选择药品的权利。
能带量复活的低价药
新闻稿称,从历史采购数据看,部分生产成本低、竞争充分的药品,原价格水平很低。但由于流通方式的原因,低价药很难打开市场,被高价药“逆转淘汰”,患者很难买到低价药。
比如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历史数据显示其售价为元/片,但低价药并未成为主流。拟定价格为元/片,促进低价药稳定供应。此次拟中选的甲硝唑、阿莫西林也处于类似情况。
开展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后,企业不再需要通过带量采购、保证使用等方式进行销售公关,不仅有降低虚高药价的作用,还有“复活”一批低价药,送回患者手中的作用,这也是向国际惯例的回归。
附上拟议评选结果:
返回企名网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