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药上市公司的“广誉远”
今天来说说中药上市公司top50中第13位的“广誉远”
为什么排在第十三位,是因为笔者总结了一张表。按照中药板块上市公司情况进行排序,2019年利润上亿的药企,广誉远排名第十三位,如下图所示:
2019年中医药上市公司盈利排名
我们看到,可能有人听说过广誉远的核心产品“龟龄集”和“定坤丹”。那么,什么样的产品才能支撑起一家上市公司,广誉远作为一家企业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今天,金总一一揭秘。
广誉远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其间发生了广生药房、广生居、广生微、广生裕、广生源、山西中药厂、山西广誉远等十几家药厂的更迭。清代曾与广州陈李济(始建于1600年)、北京同仁堂(始建于1669年)、杭州胡庆余堂(始建于1874年)并称为“四大药房”。现为山西省中医药企业典范,2006年成为国家商务部认定的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
广誉远主导产品“龟龄集”和“定坤丹”是中国中医药宝库中珍藏的养生瑰宝,是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的智慧结晶。现为国家级保密方剂,分别于2008年、201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龟龄集、定坤丹,“御用圣品”的宫廷背景,数百年的药用历史,深刻证明了其卓越的功效;多位皇帝的相关御批和真实的历史档案显示了其高贵的品位。包括龟龄集、定坤丹在内,广誉远系列产品多次获得国际大奖和国家级荣誉,在国际传统医药领域影响深远。
以上两段话来自广誉远官网,称一家上市公司不应乱涂乱画。但是,
关于这个国家保密,我到目前为止在任何一个网站上都没有找到出处,我也查阅了国家药监局的网站。目前,我国中药一级保护处方只有云南白药和片仔癀,没有龟龄集等,可能是保护期到了,没有续期。?
但无论如何,广誉远的历史,龟龄集、定坤丹的功效,都是有理有据的。
我们先详细说说历史:
公元1541年:广生药房
广誉远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山西太谷。太谷地处晋中,物产丰富,在外官员众多。他们大多在农村置产经商。明代中叶起,太谷成为全国商业繁华区,张家口、河南的商业集散地,素有“小北京”“旱码头”之称。由于富户集中,生活骄奢淫逸,鸦片大行其道。当时,太谷对医药的需求异常迫切。因此,太谷医药产业兴盛正当时,不少资本流向药材产业。大富商还在自家开设药房,出了不少全国名中医,还从朝廷收集珍稀方药和秘药,如龟龄集、定坤丹等。
广誉远的前身广生大药房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经济环境下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最终成为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中药制药企业。明朝嘉靖年间,山西襄垣县名老中医史立生到太谷县行医,经常出入于官吏和富户之间。久而久之,去医院的人越来越多。几年时间,史立生积攒了几百两银子。公元1541年,为满足太谷当地对医药的需求,史立生在太谷城前石巷开设了一家民间家庭药房--广生药房,一边卖自己配制的各种药品,一边练锅济世。由于他医术高超、配药方便,广生大药房的名气越来越大。广生药房成立前,为嘉靖皇帝量身打造的皇家圣药龟龄集,一直由道教方士邵元杰、陶仲文根据《云集七征》中的“老君益寿散”在皇宫内
秘密企名网。后来,为嘉靖皇帝监制龟龄集的医管官(陶仲文养子,祖籍山西太谷)在叮嘱老人回乡时,悄悄将龟龄集的药方带回太谷,在家中提级享用,并偷偷赠送给亲朋好友……在后来的历史变迁中,龟龄集顺势转入史立生创办的广生药号。拿到升级龟龄集的处方时,史立生医生已年近八旬,且无儿无女,感觉后继无人,当时为了提炼龟龄集,并在广生药店销售,还需要筹措更多资金准备原料和一些设备进行升级。当时太谷县著名官僚绅士、太谷仰义世家兴旺的杜振海与老大夫关系密切,于是史立生以320两银子将经营了几十年的药铺转让给仰义杜家。不久后,老医生史立生去世,接手广生药店的杜扩大资本,改善经营……也翻开了广宇500年的历史,龟龄集在广宇的历史发展中始终是镇店之宝。
公元1808年:广圣居
明末清初,顾炎武为反清复明,在山西创立票号。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票号的构成对全国交流和山西商业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被称为“中国第一票号”的志成信崛起,太谷及周边县市成为全国兑换中心,迅速带动太谷商业进入鼎盛时期。由此,太谷商业遍布全国各大码头,形成了一批优秀的晋商群体,太谷成为晋商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在此背景下,太谷家庭药店仅限于一城一地,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各种有利条件的刺激下,包括广生大药房在内的太谷大药房逐渐从一个小药房发展成购销批发业务。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广生药房进行了第一次内部大变动,改组为“广生药房集”,又称“广生药房集”。与广生药店相比,广生居的经营范围日益扩大,从饮片、成药销售、快速到
零整批发药材和制造药丸和药丸。广生居率先在汉口、怀庆设立分号,自行采购地黄、红花、山药等道地药材。广生居不仅专注于药材批发,还十分注重手工业制药的拓展。当时的成药有射雄丸、玉树丹、千金散等十余种。尤其是龟龄集和定坤丹,随着当时广圣居的发展而闻名全国。广圣居以龟龄集、定坤丹为金字招牌,收购销售全国各大药材城。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广圣局在广州设立分号,经营自己从广州进口的南药。1810年至1827年,又陆续增设禹州、祁州、彰德。广圣局时代历时70年(公元1808-1878年)。在此期间,广盛居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公元1885年:两广时期
广圣居70年时代,依托龟龄集和定坤丹这两块金字招牌,盈利丰厚。光绪四年(1878年),广生聚药房进行了一次重组,牌子改为“广生药房卫济”,又名“广生卫”。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二掌柜沈寿昌及资深员工陈涌泉、乔金泉、吴慧文等人也集体退出广胜圩,在太谷县北西街76号门前(广胜圩对面)设立“广胜药房元济”,又名“广胜圩”。此后至1955年,太谷广誉远制药厂为公私合营。在70年的历史中,演绎了中医药与两广共存的百年。广晟在几年时间里取得了绝对优势,业务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先后在香港、广州、禹州、祁州、彰德、营口、济南、重庆、烟台等九地设立分公司。香港因其进出口贸易口岸的地位,从广生元获得了更多的资金和人力投入。此外,香港的业务主要包括进口木香、砂仁、牛黄、犀牛角等100多种药材,运往北方销售。光绪十一年至1930年四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