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发票,狠狠地给会计上了一课!
近期,滴滴可谓任重道远:从股价暴跌,到限制注册,最后下架应用,滴滴的发票还能正常开具吗?滴滴的发票能报销吗?
据国家网信办4日消息,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有关规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通知App Store下架“滴滴出行”App。
这则消息也将滴滴发票送上了微博热搜,无数网友前往滴滴平台开具发票,在微博中反映滴滴无法开具发票,并附上在滴滴APP上申请开具发票的错误截图。
随后,滴滴很快在APP上发布通知称,发票开具不受影响,但发票系统略有延迟。
也就是说,滴滴目前仍可正常开票。我们开票主要是为了报销,那么滴滴发票都能报销吗?其实不一定是真的!
最近,我们收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滴滴的发票不能报销。事情是这样的:
先来看看小a拿到的发票:
你看到问题了吗?一起来听听金融小姐怎么说:
不报销的第一个理由:
是因为这张代驾发票由某人力资源公司开具,小a在“滴滴出行”上预约的代驾服务应由“滴滴出行”开具;
第二个原因:
发票票面“货物或应税劳务、服务名称”为“人力资源服务*劳务费-代驾”,但小A实际购买的代驾服务并非人力资源服务,故发票开具项目与实际业务不符;
最后一个原因:
代驾发票税率显示为“***”,未反映代驾服务对应的税率,对应税额仅为元。
总而言之,金融小姐认为这
张某发票不合规,不予报销,并找来一张“滴滴出行”开具的网络专车发票给小A比对:
比对发票后,小A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在平台上预约专车可以拿到滴滴平台开具的发票,预约的是代驾服务,拿到的却是第三方劳务公司开具的“人力资源服务”发票?
小A拿着这张发票,找到专家咨询。专家们作出了以下答复:
小A预约代驾服务并取得第三方劳务公司开具的发票,系代驾司机特殊劳务关系所致。滴滴出行曾这样解释代驾司机劳务关系的问题:
司机不是给滴滴打工,而是给劳务公司打工。滴滴平台只提供一条消息。司机接单后,代表的是劳务公司与用户之间的代驾关系,而不是与滴滴公司之间的劳务关系。
“滴滴平台”称,小A在“滴滴出行”平台申请代驾服务,小A已与第三方劳务公司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故小A在“滴滴出行”平台申请开票时,收到的是第三方劳务公司开具的“人力资源服务*劳务费-代驾服务费”发票,而不是“滴滴出行”平台开具的“代驾服务费”发票。
至于显示为***的税率,根据发票“备注”栏判断,是因为劳务公司将支付本次代驾服务的服务费,为了向小A收取司机工资,且按照提供人力资源服务方式开具的发票,即将向小A收取的全部代驾费用,扣除支付给代驾人员的工资后,税率如下:11***11在“差额征税”方式下,计算的税额远低于提供代驾人员服务应承担的税额,但小A实际购买了代驾人员服务,不符合人力资源服务“差额征税”的条件。
对此,专家认为,由于小a和劳务公司不
直接开展“劳务派遣”“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小A实际在“滴滴出行”平台购买代驾服务。小A应取得劳务公司开具的“滴滴出行”或“其他生活服务代驾费”发票,征收率或税率应为3或6。因此,发票存在被税务机关认定为不合规票据,导致受票人无法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风险。
当然,除上述特殊情况外,滴滴大部分发票都是可以正常报销的。
我们取得的滴滴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可以抵扣吗?
其实是有可能的。文件依据:《财政部海关总署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公告2019年第39号)规定:
文件第一小条规定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发票注明税额可以抵扣,您可以放心抵扣增值税。
但是,大家要注意以下情况,打了罚单就不能抵扣进项税额了:
(1)取得充值的“非应税”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的,发票上没有税款,进项税额不能抵扣。
(2)未来趋势是很多客运服务将开具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
(三)为大家抵扣发票,需核对抵扣程序确认:一般纳税人取得符合规定的通行费电子发票后,自开具之日起360日内,登录本省(区、市)增值税发票选择确认平台,查询选择通行费电子发票信息进行申报抵扣。“注:目前取得的客运服务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不能勾选抵扣,发票注明的税额直接填写申报表抵扣”
(4)发票抬头必须是单位的抬头(即使不勾选确认)
(5)旅行社或网上预订的机票,可索取电子发票。发票税码属于“旅客运输”且税率栏为9/3的,可按发票上注明的税额抵扣;如果发送
客票税码属于“旅游服务”“经纪服务”或税率栏为6,不属于旅客运输,不属于合规抵扣凭证,不能抵扣进项税额。
1.滴滴出行发票是什么样式的?
2.滴滴出行可以享受哪些税收政策?
滴滴出行向用户提供公共交通服务。根据财税2036号文件的规定,可以选择简易计税方法缴纳增值税,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上面的发票税率是3。
同时,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8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7号政策规定,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1日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免征增值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