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在此前武汉关闭离港通道的70多天里,一群热心肠的“满天星”划出逆行轨迹,从全国各地驰援湖北,与来自湖北的志愿者们汇聚成一团火,照亮并温暖着抗击疫情中的城市生活。
如今,武汉等湖北城市开始重启,生产生活逐渐步入正轨。与湖北并肩作战的志愿者们也陆续回到原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他们是志愿者,与湖北结下“一生情谊”。如今,志愿服务结束,生活向前……
“疫情不撤,我们绝不撤。”
这一切都值得
江苏省沛县。
蓝天救援队队员郝大学正在接受集中隔离观察。
在武汉志愿运送物资的第47个晚上,志愿者郝大学在完成工作后接到了返乡通知。两个小时后,在夜色中,他驱车离开武汉市黄陂区物资仓库,完成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援助武汉的志愿工作
郝大学:“我们(全体队员服务总天数)在武汉跑了13500多公里,接送物资1000多万件,重850多吨,服务时间8343小时,是参与武汉抗疫最艰难的时期。从空荡荡的武汉大街,到最初黄陂仓库外的枯草,再到黄鹤楼下的花开,见证了武汉从寒冷到温暖,践行了使命。”
武汉风雪中送物资,送到樱花企名网开业。郝大学每天与时间赛跑,在武汉时没有机会赏花。但他看到武汉逐渐复苏,他说这很值得,也很满足。
乘风雪送物资
郝大学:“我知道武汉大学的樱花开了,物资运送经过武汉大学的大门,所以没有时间欣赏。我们期待的是有一天能回到我们努力过的地方。”
本来,郝大学可以更早地被其他球员替换下场。然而,同样来自江苏的队员志愿者徐鹏,在从山东济宁运往武汉的物资途中,却有一辆车
不幸,不幸的死亡。大家许下承诺,继续完成任务,疫情不退不撤。现在,终于可以向徐鹏报告大家完成任务平安归来的消息了。
郝大学:“对于未完成的任务,我们江苏队员在徐鹏同志的画像前许下承诺,武汉疫情不撤,不到最后‘胜利’我们绝不撤。我们隔离后第一件事就是向他汇报,他未完成的工作已经完成,我们都平安归来了。”
郝大学从武汉带回了蓝天救援队发放的蓝底绣金字纪念袖标。他会一边看着抗击疫情的新消息,一边还在隔离观察。看到武汉市民送别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心里总想着他们在那里辛苦了。为他们送行,就是为自己送行,很开心,很激动。
从志愿者到帮助销售农产品
生活重回正轨
浙江金华。
特警王飞已经回到家中。
因为疫情,他一直滞留在湖北利川市老家,主动请缨加入湖北利川警队,在抗疫一线定点医院门口执勤。疫情缓解后,他没有退出志愿者岗位,帮助销售当地滞销山药。
王飞(右一)带队巡逻防控疫情
在院外值班
王飞:“3月20日我在人民医院被撤职以后,因为逐步放开,我当时其实是能够从利川回到浙江的。但是后来,我也想留在当地,因为我了解到当地利川农民叔叔手里的山药滞销,我就想通过自己的针帮利川的农民叔叔卖一点。”
王飞离开利川时,他站岗的医院已经有医护人员和保安值守。
王飞:“因为防护等级、临界等级都降低了,现在不需要警察在那里蹲守。我离开的时候,利川市已经恢复了往常的活力,商场也开了,街上也热闹了。”
现在,王
飞翔的生命回到原来的轨道。他笑着说,希望小侄子早日回到学校。一只小野兽在家里,每天都很沮丧。希望湖北早日恢复正常,大家可以像疫情前一样在一起聊天。
只身在武汉做志愿者
用绘画纪念那段时光
山西太原。
邮政员工杨志珍正在居家隔离。她说,这两天,她一直在家里画画。
她想把在医院工作时印象最深的三个场景画出来,寄给协和江北医院留作纪念。
2月16日,她带着自己购买的一车医疗物资独自离开太原前往武汉,在武汉协和江北医院志愿服务40天。
2月16日一早,杨志珍带着一车医疗物资,只身一人开往武汉
杨志珍:“四幅A4纸大小的画,三个场景。第一幅是治愈的病人在院子里向医护人员鞠躬表示感谢,特别感动我。第二个场景,抢救一个病人的时候,他就像亲人一样,包括给他穿衣,给他提吊瓶,我觉得这个也应该画。第三个场景,我想画我们的邮车,因为有一次他们来卸捐赠物资。”
杨志珍志愿服务期间,他委托旁边的护士在防护服上画了一个中国邮政的标识,并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山西太原杨志珍”
杨志珍说,回家后的这十几天里,武汉的朋友会时不时在微信上发来关心的问候,她依然会每天关注武汉的情况,默默祈祷这座城市越来越好。
杨志臻:“我想让武汉回到原来的繁华,经过这次风波,我想武汉未来会发展得更好、更强,让大家在武汉投资、旅游。”
除了陌生人,那些原本在湖北生活工作的志愿者,在冬春之交抗击疫情后,对熟悉的城市核心也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他们是志愿者。他们守护着自己的家园,与城市共同经历着一次成长。
“我想我做得对。”
刘鑫,一名“80后”武汉网约车司机。
3月31日,她结束志愿者工作,开始看团购信息或凭“绿码”去超市买菜。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期间,她除了义务运输外,还帮助当地因疫情出不了村的菜农卖菜。这也让当时不少小区居民吃上了新鲜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