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图片依然是胶东乡村故事系列。要介绍的村庄位于烟台海阳市徐家店镇,名字叫“野矿堡”。这个既有匡字又有保字的名字,是什么意思?
匡,相对通俗易懂,是胶东地区村名中常见的一个词,意为山旁、水旁。冶矿堡村离玉山很近,村南有河流穿山而过。建村时,这里是山水边的一片荒野,所以有了“野矿”二字。后来又在附近建立了北冶夼、南冶夼两个村。
第一个来这里建村的是一个姓俞的人。图中的建筑是村里曾经的余姓家庙。对于这个余姓人家的来历,村里的老人们都说源于“大水坡”(文登)。关于这个村庄的建村时间,《海阳地名资料》记载了两种说法,一种是清顺治年间,一种是明万历年间。从冶矿堡村北黑石庙发现的石碑来看,明天初会有村姓记载,万历建村的说法应该比较可信。
至于村名中的“保”字,则与冶矿保村的交通区位有关。如今,从桃村到莱阳,走204国道相当方便。但在古代,路并不是这样走的。
据冶矿堡村老人介绍,过去的公路从冶矿堡村穿过,图中的小路是当年公路的一部分。古代没有汽车,路上最大的交通工具就是马车,所以路不需要太宽。今天的204国道是几十年前修建的。
按照古代的标准,每十英里就设置一个快递店(堡)。这个村子是当时莱阳通往宁海州道路上的一座炮台,因此被称为“冶矿炮台”。
野矿堡村往东约十里就是下一个炮台--长沙炮台村(同属徐家店镇),现在这两个村离蓝烟铁路不远。
从面积上看,野矿堡村是当地比较大的村,北部还有一块位于栖霞的飞地(黑市庵,一个自然村)。西边的周疃村,原名于家庄,据说最早与冶矿堡村有渊源。
在冶矿堡村,有不少历史底蕴深厚的老房子。感兴趣的朋友,从徐家店到山西头的路上,路过这个村子,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