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网站
作者:郭世亮
上市公司更名后股价暴涨,听起来令人惊讶,但在现实中,这已不是什么稀奇事。
在A股市场,上市公司往往热衷于股票更名。上市公司变更股票名称的背后,一方面是上市公司的业务发生了变化,变更名称让市场有了更好的认识;另一方面,可能有迹象表明部分上市公司存在热点。
热炒在A股市场早已不是新闻。早在几年前的杠杆牛市中,不少上市公司已掀起更名热潮。在当年互联网概念持续爆发的背景下,不少上市公司为了增加股票市值,吸引资金关注,将股票名称改为更接地气、让投资者更容易联想的题材。与互联网概念无关的企业,却因更名获得资金关注,甚至因上市公司更名收获数个涨停。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热炒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上市公司更加贴近当前市场的热点题材,更容易吸引游资的青睐,有利于后续股价和股票市值的上涨。但如果上市公司只想蹭热点,但其基本面或业务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那么股票蹭热点之后,仍然离不开价值回归的过程。
对于投资者来说,上市公司更名往往具有误导性。如果没有深入研究,一些只做传统周期业务的企业,却因为名字中加入了互联网或科技的字眼,很容易引起投资者的浮想联翩。主营业务与上市公司名称存在偏差。虽然会刺激股票的短期炒作,但后续风险较多。如果没有明确规范的行为,投资者最终会蒙受损失。
上市公司更名热潮并非今年发生。多年来,上市公司热衷热点
出名的现象其实是为了吸引市场的眼球,但其主营业务和经营方向本质上并没有改变,容易造成对市场的误判。这种现象在牛市中更容易产生不利影响。当行情过去或牛市告一段落,市场会逐渐回归理性,重新认识上市公司的价值。毕竟,更名蹭热点的上市公司都逃不过价值回归和漫长熊路的过程。
可见,对于上市公司更名仍需谨慎。从政策层面看,要对上市公司更名进行观察,对纯粹炒作热点的行为进行整治。当然,如果上市公司主业和业务确实有本质转型,现有上市公司名称已不适应当前经营状况,那么此时仍可鼓励上市公司更名。
只有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和经营方向发生本质变化,上市公司更名才能接受市场的检验。对市场资金而言,仍有较强的警惕性和判断力。虽然a股市场常有题材概念炒作现象,但毕竟还是短期炒作。如果说上市公司更名特别夸张,严重偏离主业,那么这种纯粹的炒作和盲目蹭热点行为,不利于上市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甚至需要重新评估上市公司管理者的综合能力和道德水平。
市场资金是有智慧的,也是有智慧的。上市公司只有发生实质性的转型变革,才会得到中长期资金的深度介入,才会对股票价值进行重新定价。投资者仍需理性看待上市公司更名热潮,尽量避开被热点炒作的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