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张志伟见习记者张博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受到广泛关注,我国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生态发展逐步进入新阶段。
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区块链之家”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区块链相关企业超万家,其中广东省企业数量最多,达到1万多家,占比超50%。
虽然注册的区块链企业数量逐年增加,然而,据“区块链之家”不完全统计,开展的区块链项目仅1800多个。搜云科技CMO杨志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实上,这种利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和多中心业务逻辑来解决各行业数据层痛点的技术,目前国内还很少。”
区块链相关企业
已达48291
“区块链之家”数据显示,区块链相关企业达48291家。20世纪以来,我国注册的区块链企业数量快速增长。2018年,注册企业数量达到峰值1万余家。进入2019年后,区块链行业趋于平静,但仍保持增长态势。
从企业注册数量来看,广东省企业数量最多,达到24911家,占全国区块链企业数量的50多家;浙江省企业超过3000家;江苏省企业超过2000家,山东省、北京市、湖南省等7个省市超过1000家。
从整体上看,我国已形成以广东省为代表的珠三角聚集区;以北京市、山东省为主体的渤海区块链集群产业区;以浙江省、江苏省为代表的长三角集聚区;以湖南省、陕西省为代表的中部集聚区和以四川省为代表的川渝集聚区。
注册企业最多的广东省出台了多项区块链专项扶持政策。在区块链方面,已初步形成覆盖区块链全产业链的产业技术版图。近日,新发布的“广东培育街区”
《链与量子信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指出,到2025年,区块链产业进入爆发期,可信数据服务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形成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创新产业集群国际示范高地。
从企业注册资本来看,近33家企业注册资本在0-100万元区间;有的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至1000万元之间;注册资本1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约占18%。值得注意的是,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超过900家,数量可观。
从产业分类来看,按照企业工商登记的细分范围统计,区块链企业主要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研究和试验发展以及商务服务业,分别占38家、27家和14家。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达到1万家,研究与试验发展达到1万家。
区块链项目
只有1800多个
虽然我国注册区块链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但实际开展的区块链项目仅1800多个。
据“区块链之家”不完全统计,超过400个项目的省市仅有两个,其中广东省区块链项目468个,北京市区块链项目429个,上海市213个,浙江、江苏、四川三省均超过50个。
杨志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货币发行期间注册的区块链相关企业很多,他们并不具备实际的区块链技术,也有能力投射信息化。”
在区块链专利方面,我国拥有区块链技术专利的企业超过900家。据Innojoy统计,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国累计申请区块链发明专利17176件。从省级层面看,专利数量位居广东省第一、北京市第二、浙江省第三、上海市第四。总体来看,省市间、公司间区块链专利拥有量
数量悬殊。我国区块链基础理论和技术创新仍需进一步加大投入。
目前,在现有区块链项目中,主要应用于金融、政务司法、司法存证溯源等领域,金融仍是企业布局最多的领域。
“区块链的应用确实表现为少数领域的大量应用”,国际新经济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郑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比如银行主要用于支付和票据业务,区块链溯源和存证在其他行业应用较多。供应链金融是一个重要领域,但真正用到区块链技术的人并不多,区块链的使用存在很多技术和企名网限制。”
他进一步表示,在技术上,如存储和响应处理速度不够理想,链和节点上存在局限性,导致一些应用难以快速产生经济效益,前期投入较大。因此,体现在范围小、应用多,更多的应用场景无法商业化。
近日,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区块链产业生态地图》显示,已开展项目的企业中不乏典型案例。例如,在金融服务领域,智贵科技开展的“京喜信汇通”项目,就是围绕京喜保理产品生态,创新打造的支付结算和供应链融资平台。基于区块链网络技术,实现1-N家供应商应收账款灵活拆分、跨级流转、便捷融资。
在政务司法领域,趣链开展的“政务服务单一窗口通办”项目通过区块链与北京市大数据中心对接,打通了市监局“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人名称”三项数据,简化群众办事流程,减轻群众办事负担。
(编辑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