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凡尔赛纺织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赶上外贸快速增长的时期,业务蒸蒸日上。最高峰时纺织面料出口规模达1500万美国元,主动转型加入亚马逊,开始了他们的二次创业。
与众不同的运营思维,差异化的销售模式,满怀热情在跨境领域“重新开始”、焕发新生,焕发出老外贸的新活力。更令人羡慕的是,他们成功打造和运营了自主品牌,并在2019年亚马逊全球开店时入选中国跨境出口品牌百强。
能够从家用纺织品品类中脱颖而出占据头部,充满了跨界成长感!真正的力量是隐藏不了的。今天,小编就带小伙伴们看看亚马逊上的成长与蜕变!
一、外贸人第二次创业转型是跨界和品牌初创
我在自己传统外贸的巅峰时期,主动转型跨境二次创业。我的生意做大了,也有烦恼:
一是发展遭遇瓶颈,面料外贸竞争激烈,利润率下降,业务增速放缓;
其次,传统外贸有信用习惯,业务量越大催收风险越大,公司流动性压力和经营风险居高不下。
在了解到跨境电商这一直接面向C端消费者、回款快速可靠的新商业模式后,决定留出一部分做B2C跨境电商,减轻账款压力,主动控制风险。
当跨境业务开始时,不再是躲在背后没有名字的纺织厂,而是需要在亚马逊网站上直接面对消费者,就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样,名字必不可少。为了让消费者有选择的产品,记住产品,搜索产品名称,树立品牌。谈及品牌之初,方总说:
它总是一开始从产品到品牌,然后从品牌到产品。虽然我们加入亚马逊后就有了自己的品牌,但客户一开始购买我们的产品时,其实并不是冲着品牌而来的,他们只是发现了这个产品。品牌推广和品牌建设的效果会在卖家体量逐渐上升到一定程度时显现出来,然后
侯品牌会反过来引导顾客看到你的产品。放眼中长期,品牌绝对是卖家获得长生命周期的重要基石。“
二、从“面料专家”到“家纺专家”,选准优势品类
我刚开始尝试跨界,但成绩平平。彼时,团队将跨界视为完全独立的全新尝试,与公司传统业务彻底分离。产品的选择天马行空、豁达豁达:泳衣、太阳镜……如果你想到什么,去国内批发商那里采购,然后转移到跨境。不熟悉的品类卖不好,越做越不确定。
几轮失败后,我决定调整选品思路,从自己有经验的产品出发。参加广交会做传统生意时,方总得到了启发:
我们在展会上发现,家纺产品的海外客户比我们面料的客户多,而且主要是欧美客户,可见欧美的需求量很大。这对于在欧美市场具有优势的亚马逊来说,恰到好处。
那为什么不开发一个基于我们自己面料的成品呢?经过比较,选择窗帘作为新的起点,从零到100,最终成为亚马逊窗帘品类的顶级品牌!
方总总结说,我们做别的产品没有成功,而是做了一个品牌的窗帘,这和我们传统面料外贸商的优势是分不开的:
窗帘面料的技术积累和专业经验
我们的团队在窗帘面料方面有十几年的技术积累和专业经验,对窗帘面料的各种特性非常熟悉。
刚开始卖窗帘时,我们只需要把现成的布料做成窗帘,上手很快;
在后期的新产品开发中,只要发现客户潜在的功能需求,我们的技术团队就可以选择甚至开发出最合适的面料来响应需求。
这使得我们的窗帘品牌靠产品说话,有内功支撑。
产业链资源优势
产业链资源是做跨界品牌的另一个基础优势:其所在的绍兴是家纺产业基地,再加上自身工贸一体化,是产业链的一部分,上下游都是长期的合作关系
.有了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无论打样的选择还是正式装运的交货期,我们都能比别人做得更快。
凯斯--面料专家家纺爆款:高遮光窗帘
美国加州阳光强烈,客户对遮阳窗帘要求很高。最好在深夜将窗帘拉上至深色,但添加过多普通的黑色遮光材料会导致窗帘颜色灰暗。凡尔赛专业面料技术团队研发出新型窗帘面料,并加入特殊纱线,在提升遮阳性的同时,更能展现面料原有的色泽和光泽度,成为高遮阳功能窗帘的爆款产品。
工厂卖家选产品,不要推
虽然最好是基于自身优势来选择产品,但工厂卖家绝不能直接卖自己有的东西,一定要先考察调研。市场对产品的潜在需求,对质量和个性化的要求······了解市场后,可以结合自身产品进行调整。
方总继续说道:“B端客户的外贸和C端的跨境还是有很多区别的,比如我们可以把面料卖给外贸大客户,但你能想象跨境消费者买了多少纺织原料吗?”
三、选择HBA,驶上快车道,体验从差生到尖子生的品牌
“因为送货,我们几乎绕道走了一整年,直到转到FBA,感觉好像从差生变成了优等生”。方总回忆,因为不知道亚马逊能卖多少,他在开站后的6到8个月里采取了自提,但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物流商,包裹丢失,延迟发货……账户表现不佳,订单缺陷率特别高。关键是太影响用户体验,对最初的品牌建设非常不友好。于是方总带着团队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了解到FBA是亚马逊官方配送,包裹配送的时效性有保障。我们也听说当时绍兴很多成功的亚马逊卖家都用了FBA,就决定尝试一下。”
经试用,明显看出海外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FBA发货的产品,订单量有所增加,业绩也逐渐提升
提高。当时的自交付业绩在75左右。转投FBA后,都在95以上,一下子走上了正轨。
四、关键词“真”,瞄准客户真实需求,为品牌注入鲜活生命
以技术实力积累为产品基石,长期坚持挖掘客户新的潜在需求,以期为产品注入长久生命力。方先生说,他们处理客户需求的总原则是“真实”:不听道听途说,只相信来自客户的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