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2021河南春晚节目《唐宫夜宴》突然“出圈”,一群“唐朝胖妞”从博物馆“复活”,以一段舞蹈火遍网络。
一档仅5分多钟的舞蹈节目获得全国人民点赞,多次冲上热搜榜,总播放量突破20亿。
据悉,节目《唐宫夜宴》改编自郑州市歌舞剧院2020年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参赛作品《唐俑》。整体风格诙谐幽默,又不失文化底蕴。
同时,河南电视台还运用先进的5G+AR技术,实现虚拟场景与真实舞台相结合。节目中14位活泼灵动的“唐朝姑娘”刚从古画中走出来,就用现代科技将中国古风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元宵奇妙夜》中的主角依然是“唐宫小姐姐”。主线是闭馆后,陶俑少女苏醒后在河南博物院奔跑,更闯进《清明上河图》,用舞蹈打卡河南各个文化地标,让文物活起来,网友直呼“过瘾”!
可见,《唐宫夜宴》已经成为河南的一个文化IP,而河南电视台只是抓住了这个IP,围绕它进行了多维度的宣传。
既然是IP,那么商标保护又如何呢?
企名网显示,河南博物院已于2月23日申请注册“唐宫夜宴”和“唐宫小妹妹”商标,涉及品类繁多,包括酒类、方便食品、乐器、教育娱乐等,商标状态为注册申请中。
不过,除了河南博物院,申请“唐宫夜宴”“唐宫小妹妹”商标的人也不少。
经查询,目前,正在申请的“唐宫夜宴”商标有124件,“唐宫小妹”商标有24件。除河南博物院于2021年2月23日申请的“唐宫夜宴”“唐宫小妹妹”商标外,其他商标申请均早于此次事件。
也就是说,河南博物院申遗《唐宫夜宴》《唐宫
在“小姐姐”商标之前,有公司抢注了“唐宫夜宴”、“唐宫小姐姐”、河南博物院等商标或紧急申请布局这一IP商标!
可见,唐宫小姐的相关IP能否成功运营,取决于河南博物院是否有手段解决一些商标问题。
近年来,随着“文化兴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博物馆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备受关注。无论是开发其他文化产品,还是拓展新的服务项目,都非常有必要受到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保护。
众所周知,商标不仅是识别商品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博物馆文化内涵和声誉的重要载体。它们具有质量保证、宣传教育、彰显特色的作用。
和其他企业一样,博物馆的商标注册也有文字、图形和组合。其中,以博物馆名称、展览名称、学术活动命名商标比较常见,但可能有人知道,博物馆也会以馆藏命名商标。
博物馆藏品是博物馆形成及其一切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博物馆藏品既是历史意义的体现,又包含和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发展。那么,以馆藏精品文物或文物元素注册商标,是挖掘馆藏文化信息、展示博物馆文化底蕴、宣传博物馆建设理念的有效途径。
以河南博物院为例。在其申请注册的商标中,有多件以其馆藏精品文物命名,如贾湖骨笛、杜陵方鼎、妇好尊、莲鹤方壶、双壶、云纹铜禁、四神云气图、吴卓智捷和沉迷铁剑等。
如今,以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博物馆文创产品研发和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在提升博物馆生存发展能力的同时,也拓展了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功能。可以说,自从文物和历史从博物馆的展厅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博物馆文创开发的形式也逐渐从传统单一的文创产品向文创知识产权全产业链发展。
只是随便玩玩
在文创的同时,任何博物馆都要注重文创产业的品牌开发和完善的品牌保护,要知道这是其后期发展运营的内在动力,也是提升品牌竞争力的坚实基础。
一般来说,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路径主要包括这三点:①及时办理版权登记手续;保护商标权;③产品外观专属保护。
对进行虚假宣传,让消费者以为是博物馆经营的商品而误购的,可以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