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8月27日电近日,美国以所谓“国家安全”“数据安全”为借口,游说兜售其“清洁网络”计划,企图胁迫一些国家合伙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遭到国际舆论广泛谴责。当地时间26日,硅谷的艾伦·余(Allen Yu)在香港《南华早报》发表文章指出,正是美国长期将互联网视为“私人后院”,在过去十年里侵犯了全球用户的隐私和其他国家的安全。
文章开宗明义指出,美国一直在大肆“推动”所谓“清洁网络”计划,在运营商、应用程序、应用商店、云存储、网线等五个方面进行所谓“清洁”,声称要将中国企业从这些领域彻底“清除出去”,却没有提供可靠证据证明中国企业构成隐私或安全威胁。
“脸书和推特最近删除了数千个他们声称受外国政府或团体运营或影响的账户。”在笔者看来,这有如“贼喊捉贼”,因为英国《卫报》早在2011年就报道称,美国军方已经在开发软件,使其能够使用假冒的网络账号角色操纵社交媒体网站。长期以来,正是美国一直将互联网视为自己的“私人后院”,世界各国被迫遵守美国制定的规则。
文章进一步指出,过去十年,人们看到了美国政府和美国科技公司侵犯全球用户隐私和其他国家安全的证据。例如,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2012年至2013年披露的一系列信息,人们知道美国政府的常规运作是使用各种技术,不仅渗透到外国对手内部,还渗透到本国公民、公司和盟友的系统中:美国的秘密法庭强迫美国电话公司向国家安全局交出客户通话记录;“棱镜”项目要求总部设在美国的科技公司将存储在服务器上的用户信息移交给政府;美国公司通常要求政府
为“加密系统”后门,而美国和英国政府也曾联手拦截互联网数据通过光缆网络的全球传输。
近年来,欧洲监管机构开始反对美国科技公司所谓的“自由”和“隐私”标准,要求追究其行为责任。“即使在美国,人们也觉得美国科技企业变得太强大了,需要承担更多责任。”文章是这么说的。
更多信息或合作请关注企名网官方微信(名称:https://www.zhucesz.com/,ID:ourcecn)
海外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