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环、扬子、福昌细数南京曾经辉煌的老饭店
昨晚去大行宫坐地铁的时候,
不经意间看了看中央宾馆
我突然想起近年来人们对酒店的关注
大多集中在高级豪华酒店
洲际、希尔顿、香格里拉酒店、涵碧楼
圣和大厦,柏悦,丽思卡尔顿......
而南京的老饭店默默地伫立在那里
他们昔日的辉煌似乎已被人们遗忘
1927年至1937年,是民国时期南京建城的“黄金十年”。中山大道、新街口商业中心的建设和大行宫周边以总统府为核心的政治中心的确立,促进了南京饭店业的发展。这是民国饭店发展的鼎盛时期。
在这一历史时期,南京的酒店按类型可分为三类:
1.外资西式酒店
2.民族资本投资的酒店包括西式酒店、传统客栈和旅舍
三、中华民国政府投资的旅馆或公寓。
由于历史等原因,这一时期南京的酒店,以西式酒/酒楼为主,无论从档次还是规格来看,都是“超一流”水平。
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央饭店
总统府景区南侧,有四层建筑,棕色墙面,白色柱子点缀其间,窗户窄高,铁栏杆镂空。不用细看就知道是民国风格。
现在别看4楼。建于1929年的中央饭店,是当时民国时期南京最高档的饭店,没有“一家”。
地理上,正对总统府。
在内部环境上,台球室、中西餐厅、理发店、高级套房......
这里不仅是一家酒店,更是南京不可多得的高端服务休闲场所。
中央饭店的外观具有鲜明的西方特色。造型简洁,色彩鲜艳,局部用装饰线装饰。当时,入口上方竖起了一个弧形钢架玻璃雨棚。
能够
在这里住一晚,甚至拍张照,都是时尚人士的梦想。
从1930年开业到1937年南京沦陷前夕,中央饭店是国民政府政要、富商下榻和招待重要宾客的主要场所,被国民政府指定为接待宾馆,许多名流政要都住在这里。
这么说,中央酒店的身份不仅仅是一家酒店。
它不是历史的见证,它是历史本身。
中央宾馆仍对外开放
扬子江饭店成了景点
到南京下关码头,必须经过中山桥。在桥东南的宝山街2号,有一座西式城堡式建筑,这就是扬子江饭店。
▲近代南京最早的西式饭店--下关地区的扬子饭店
这座几乎全部用城砖砌成的建筑,在南京现存的民国建筑中堪称奇观。
尤其是在模特方面。
扬子江饭店的造型颇具西式城堡风格,与其他饭店完全不同。其实,这一块造型并不是纯粹专精于专,而是根本不是酒店。
扬子饭店最早的名字是“法国公馆”。1899年下关开埠通商后,随着洋行、商人、火车站、码头等的不断建设,逐渐兴盛起来,外国人的交流也随之增多。
当时,法国人法雷斯看准大势,在宝山街路口投资兴建了一家西式旅馆,专门服务商埠区的外国人。
建设中,法莱斯从生计困难的旗民手中购买了大量明代宫廷砖,扬子饭店的这种“中西合璧”也是一个特色。
远远望去,这座老建筑透出一种古朴典雅之感。方底桌坡屋顶、高低错落的老虎窗、拱形窗和半露地面的地下室门,以及精美的铁艺护栏,无不透露着艺术魅力。
下一个是首都饭店
可能很多南京人都不知道这家酒店。现已更名为华江大酒店。
首都饭店
建于1932年,为推动旅游业发展,民国时期最大的旅行社中国旅行社在南京兴建了京师饭店,是其投资管理的全国连锁饭店之一。
是的,那时候已经有链子了。
作为当年首都的“旗舰店”,在酒店选址、建筑形象设计、服务内容、酒店管理等方面都非常注重。其建造理念并没有追求奢华,而是注重简约、经济、高效、舒适,以呼应面向大众,为国人出行、生活提供便利的商业理念。
为此,特邀华盖建筑事务所建筑师通宇设计、大华富基建筑公司、联合诚基建筑厂共同承建。建筑坐北朝南,风格为当时流行的“国际风”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平面呈“7”字形,周边全部被珍贵树木点缀。前面是一个椭圆形的广场,中间是花坛,后面是两个标准网球场。
解放后,首都饭店归国家所有,更名为华江饭店,1992年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福昌酒店,我应该认识更多的人。毕竟是在新街口。
福昌大酒店位于南京繁华商圈新街口以北的中山路上。门牌号是中山路75号。1956年更名为南京胜利饭店,现恢复原名。
福昌饭店始建于1933年9月。它不是当时最豪华的酒店,而是当时南京最特别的酒店。
首先,它是最高的(6层)。
其次,它是南京最早有电梯的建筑。
在饭店底层的北面,有一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国内罕见的OTS手摇电梯(当时南京只有两部电梯,一部在国民政府办公大楼“子朝楼”,一部在福昌饭店)。
再次,这家酒店的地基不是水泥做的,而是用各种耐腐蚀的木桩覆盖。
为什么?新街口地区以前池塘多,地基软,以前没有混凝土桩,全部采用耐腐蚀木桩。这样由于潮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