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看中国
百年老字号
以口感爽滑著称,吃起来不粘牙,泡熟不糊,口感悠长
年糕来自“米砖”
意思是一年以上
绍兴年糕历史悠久。相传春秋时期,吴和吕治国之时,正好赶上几年风调雨顺,稻谷丰收,库房粮食充足,伍子胥想出了一个方案,准备应对饥荒。建议他命令军民齐心协力,将余谷加工成米粒,泡在水里,几天后蒸熟,放入石臼中做成糊状,再做成砖状方块,沿吴都城筑“米砖”墙,米砖外再筑一石砖墙,并将城墙加高。夫差继位后,越王勾践对吴国发动奇袭,城中粮食很快被吃光。这时,人们想到了米砖,于是拆除了一段石砖墙,挖出许多“米砖”,加热软化后食用。
吴国军民在长期的围困中发了头,百姓对伍子胥的善举感激不尽。秋收后,他们会把这些“米砖”做一些,留着过年祭神时送给伍子胥。同时,他们还说去年还有菜吃,寓意“年年有余”,所以叫“年糕”。
丁大兴年糕
独创的水磨制作方法,坚韧光滑细腻
清光绪年间,佃户陈家姓丁大兴,梅山乡程湾人,光绪初年向陈老板租下玄亭口一间店面,开设丁大兴年糕店。光绪十八年(1892年),丁大兴次子丁高升自立门户,开设丁大兴盛记年糕店。因其精明、用料考究、独创的水磨制作方法,年糕生意兴隆。
原来的“丁大兴”工艺是将优质晚稻在水中浸泡7天,然后磨成粉,放入布袋,挤压后再用手碾碎成饼,入甑蒸熟。然后用特制的木杵,在石臼里捣了83下,其年糕坚韧光滑、洁白细腻。
一
曾经寂静无声
被宁波人“盯着”重生
随着历史的变迁,老字号“丁大兴”一度沉寂。1990年前后,“丁大兴”成为绍兴应天塔食品的一个品牌,仍以制作年糕为主,但生产工艺已由人工操作转为机器操作。1999年,英天塔食品转型加盟绍兴市酿造食品总公司。由于酿造公司主要生产酱油,“丁大兴”年糕慢慢停产。
到2000年,市场上已经找不到“丁大兴”牌年糕了。当年,在绍兴做年糕生意的宁波人阮新华“盯上”了“丁大兴”这块老招牌。他找到酿酒总公司负责人,希望将“丁大兴”商标转让给自己。阮新华说:“‘丁大兴’名气大,他的年糕做得再好,也比不上老字号。丁大兴',这么老的招牌没能用好,太可惜了。”2000年下半年,阮新奇买下“丁大兴”商标,成立绍兴丁大兴食品厂,保留原“丁大兴”的机器设备和技术人员。
一个看似普通的年糕,包括选料、浸泡、淘米、浸泡、精炼、压渣、粉碎、蒸制、定型、冷却、切片、烘干、消毒、包装、检验。总共经过20多道程序,阮新华从选料源头抓起,与当地农户签订协议,确定近万亩良田作为“丁大兴”年糕优质原料生产基地,确保丁大兴年糕品质。在继承传统设备的基础上,新产品相继开发。如年糕丝、年糕条、年糕等机器年糕,除了散装产品,还有真空包装,规格近百种。“丁大兴”年糕以外观洁白、口感爽滑、吃起来不粘牙、泡熟不糊、口感悠长而著称。畅销国内外市场,百年“丁大兴”也涅槃重生。
2006年、2007年“丁大兴年糕”获浙江省农业博览会质量奖,2007年“丁大
“邢”获得绍兴市政府首批“绍兴老字号”称号。2009年,“丁大兴水磨年糕”在第二届(衢州)农博会粮博会上被授予“华东地区十大老字号”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