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产“一哥”蓝光发展(),或已深陷债务泥潭。
3月25日晚间,蓝光发展公告称,近日,公司及子公司新增1亿元到期无法偿还的债务本息。截至2022年3月25日,蓝光发展累计未偿还债务本息合计人民币1亿元(包括银行借款、信托借款、债务融资工具等债务形式)。
对于债务逾期原因,蓝光发展方面表示,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融资环境等因素叠加影响,2020年末以来,蓝光发展公开市场再融资受阻,经营性现金流回报率放缓,流动性阶段性紧张。此外,还有部分金融机构提前公告到期,导致部分债务无法如期偿还。
蓝光发展表示,为化解公司债务风险,正全力协调各方积极筹措资金,探讨多种方式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在债权人委员会、持有人会议沟通协调机制下,制定短、中、长期综合解决方案,积极解决当前问题。
债务通知
官网显示,蓝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年,下辖控股、参股企业390余家。产业布局涵盖房地产、数字建筑、互联网科技、酒水等业务板块。4月16日,蓝光控股集团旗下蓝光发展在上交所完成重组上市。
2021年,蓝光发展第15次荣膺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位列房地产百强企业成长性第21位、第4位。
虽然获得了各种荣誉,但蓝光发展如今却深陷债务泥潭。
据企名网报道,有参与过蓝光发展的金融机构表示,蓝光发展的回款进度弱于拿地力度,造成了公司持续的现金流缺口。在缺乏现金流的情况下,公司持续采用高杠杆、高非标占比、高融资成本的债务融资,推高了公司负债规模,导致流动性承压。再加上债券密集到期,出现较高的集中赎回
风险,虽然公司也出售了部分资产,但短期处置资产并不能解决密集到期的偿债压力,因此蓝光发展目前处于债务违约的境地。
与此同时,蓝光的开发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根据今年1月29日发布的2021年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亿元。预计202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1亿元。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蓝光发展股价近两年遭遇“割膝”,从2020年初的高点元/股一路下行。截至3月25日收盘,报元/股,市值1亿元。
在此背景下,蓝光发展总裁迟峰、财务总监欧俊明提交书面辞职报告,杨铿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公司董事会改选杨武征为董事长。
红星新闻记者李伟明李晨实习生廖科璐
编辑|杨诚
(下载红星新闻,举报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