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范围太广了,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地风俗习惯和文化各不相同,差异很大,恐怕很难有一个全球性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我所知,欧美喜欢使用电子邮件,如果面试被拒绝,会给你发一封委婉的邮件。核心意思是:你很优秀,非常感谢你关注我们公司,来面试。遗憾的是,可能与我们目前的职位不匹配,但我们会把你加入我们的人才库,以后有合适的机会我们会主动联系你。
中国的情况是复杂的。有的企业会发拒绝信,有的企业不会,差异很大。一般来说,目前很多企业对面试未通过的应聘者不发通知,但也要分招聘渠道。一般内部推荐渠道、猎头渠道推荐的应聘者基本都会给出回复,但通过网站等渠道投递简历的应聘者被拒绝后往往不会另行通知。当然,这不是行业惯例。毕竟,每家公司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方式和做法。有时候企业领导、HR负责人、招聘人员的想法会对这件事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在这件事上确实没有统一的标准。
但我想澄清的是,不通知并不是对应聘者的不尊重,也不是HR不专业。作为一名有着十几年招聘经验的HR,从实际工作的角度来看,不通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逐个通知的成本太高。根据我供职的几家公司的实际招聘情况,我们统计了一下平均职位,大概50-100人投简历(如果是校园招聘职位,就更多了)。进入第一张脸的大概有8-10人,进入复试的大概有3-5人,最后录取的只有1-2人。如果每一条都要回复,工作量无疑是非常大的。即使是通过标准的邮件模板或短信模板通知,这个工作量也不小。工作量的背后,是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这个企业当然要考虑;
2.不容易通知
中国文化比较注重面子,拒绝别人不是什么“好事”,对于做这样的事情,大家心里自然会有一些排斥,所以很多HR和面试官都不愿意做。除非公司硬性规定,否则很少有人真正主动给应聘者发拒绝信。送一两个并不难。很难把它发给每一个被拒绝的候选人。这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坚持的;
3.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收到拒绝信。对于那些收到拒绝信的人来说,他们真的会快乐吗?每个人都真的愿意收到拒绝信吗?不是真的。一些公司曾尝试向被拒绝的应聘者发出拒绝信,“很遗憾地通知您,我未能通过本公司的面试”。结果,有考生认为这是在伤口上撒盐,回复了一堆难听的话;有的考生回信询问为什么面试失败,希望得到进一步指导;也有应聘者对自己未能应聘成功非常不理解甚至气愤,要求公司给个说法、询问面试官联系方式、要求重新面试等;总之,森林大了,就有各种各样的人。
4.意外总会发生。在职场中,已经开出offer的应聘者往往会在入职前起立。也有入职没几天就离职的情况,面对各种不确定的情况,保险的做法当然对未入选者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因为有些候选人不是最合适的,但也很好,可以作为备选。这样,一旦被选中的候选人无法入职,企业至少还有其他候选人可用。说得好听点,留个备胎。如果匆匆忙忙地寄出退稿信,出现突发情况怎么办?序列中的其他候选人都被拒绝了,别无选择。这不是给自己挖坑吗?
国内企业在管理上的成熟度确实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个人认为第四点是很多企业HR不愿意发拒绝信的主要原因。
总而言之,企业不给被拒绝的候选人发拒绝信,不是因为不尊重候选人的表现,而是权衡利弊后的妥协
练习。
现实中,不仅有给应聘者发拒绝信的公司,也有不少公司不给应聘者发拒绝信。如果你问他们,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是一种选择。
在实践中,即使是不给应聘者发拒绝信的公司,也会委婉地告诉应聘者,他们没有通过其他方式被录取。例如,通常的做法是,在面试结束时,HR或商务面试官通常会告诉应聘者:
如果您通过本次面试,我们将第一时间通知您,请保持手机开机;如果一个星期(有些公司是两个星期或其他时间)没有收到我们的通知,很遗憾我们没能通过这一轮面试,谢谢!
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应该能够更好地理解职场和他人,尤其是学会换位思考。如果应聘者拒绝公司的offer,他会主动发邮件或打电话给公司解释吗?据我十几年的实际观察,应聘者大多拒绝offer,杳无音讯。如果企业不主动打电话询问,根本没几个会向公司说明情况,更别说主动打电话或邮件告知了。所以,要照顾好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总是对自己宽容,而要对别人严格。那不好,只会让你活得很艰难。
嗯,以上就是我所知道的。希望对广大职场人有所帮助。谢谢!
更多个人职场问题,请咨询。
更多干货请关注职场进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