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有哪些进入机会?这六大板块值得关注
编辑前海创汇
医疗健康行业是各国关注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一直蕴含着大量投资机会。只要人类社会存在,人类对健康的追求就永无止境,尤其是在经济增长、健康需求升级的背景下。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全民生活带来冲击和改变的同时,也对中国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的适应能力、服务能力和创造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疫情的持续升温,推动了一系列体制、机制、制度的出台,也对医疗健康行业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医疗健康行业哪些板块将受疫情影响较大?未来医疗健康行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投资机会?
一、医疗建设
在新形势下,医疗信息系统模块大有可为。中国的医疗信息公司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疫情结束后,国家可能会在医疗领域投入数千亿甚至数万亿的资金。各省、市、直辖市都有可能建设战略应急准备医院,现有的一些三级医院将面临扩建。
应对疫情,我们看到一些三级医院只有一两千张床位,未来还会增加床位或扩建新医院。创投基金很难在这一环节切入,原因有以下两个:
第一个原因,从投资规模来看,医院扩建过程对资金规模要求较高,很难作为投资基金参与。
第二个原因是,作为综合性医院,建设周期和市场投资回报与常规市场化资金的要求不同。新医院的建立需要经历三到四年的孵化期和五到七年的成长期,普通基金的存续期不允许参与此类投资。
那么,在这两个方面的制约下,基金很难参与新医院扩建项目。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哪里?
建议关注医疗建设周边,如医信
信息系统模块。2018年10月,医政医改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通知》,开启了医院电子病例升级的新阶段。政策中提到,提高电子病例应用水平,鼓励不同科室间数据交换和全院信息共享,为医疗决策提供支撑。仅此一项政策,就将助推医疗信息化领域增量。
随着智慧医疗概念的不断拓展,医疗IT的市场也随之扩大。中国的医疗信息公司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二、医学检测
基因检测应该成为医院标配,但一般核酸快速检测试剂盒门槛相对较低。可关注技术壁垒较高的自动化快检一体机。
疫情期间,我们看到不少医疗检测公司投入一线,加班加点推出检测试剂盒。检测试剂盒取代了传统的CT,成为金标准。
疫情过后,基因检测将成为医院标配。作为投资机构应该看什么?要看到客观的市场空间,看到这个领域的门槛,看到中国检验市场的现状,抓住机会切入需求壁垒偏高的部分。
短短20天,就涌现出17家提供核酸快速检测试剂盒的公司,现在可能还会更多。该领域门槛不高,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具备试剂盒设计制作能力。而我们应该把目光投向中国检验市场的现状来观察和分析。
中国检验市场呈现哑铃状--两头大,中间小。上游端其实就是所谓的机器端、耗材端、原材料端。下游端是实际终端,类似于医院、体检机构。上下游两端仍有较好的盈利能力,而卡在中间提供试剂盒或检测服务的公司举步维艰,但技术壁垒较高的部分仍值得关注,如自动化快检一体机等。
三。医学
由于疫情具有突发性、短期性等特点,一般不认为医学会出现爆发式发展机会。可以关注与疫情相关的现有药物。
药品是此次疫情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也是最容易引发谣言的话题。各种“神药”接连出现在新闻报道中。
作为投资者或机构,要关注疫情的突发性和短期性,以及对整个医药行业的影响。
与过去“非典”无药可治的情况不同,许多药物都可以投入到新冠肺炎疫情中进行治疗,8000多例治愈病例也印证了“有药可循”。
从目前情况看,虽然缺乏有效的新型冠状病毒抗病毒药物,但少数经过往临床经验证明对传统冠状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的药物是可以使用的。
如α干扰素、利托那韦、利巴韦林、血必净等药物、肠道微生态治疗等,都是欧美医药行业研究的热点领域。
当然,也有一些储备类型,比如最近热议炒热的,还在临床阶段的药物。
临床阶段的药物是指它们还处于临床阶段,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检验。目前市场上受关注的药物有五类。
第一类是HIB类药物,如利托那韦、地瑞那韦等。这些药物过去的适应症不是冠状病毒。在体外实验中发现,它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细胞有一定作用,因此需要弄清楚它们在人体内是否有效。
第二类是抗疟药,如氯喹、羟氯喹、磷酸氯喹等。
第三类是RNA聚合酶抑制剂,也就是这段时间大家非常关注的瑞德西韦。
第四类是抗病毒药物,如阿比多尔、法匹拉韦等。根据最近的新闻报道,阿比多尔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一定的作用。
第五类是单克隆抗体,如BDB-001。
目前临床阶段期望值最高的药物有两种,一种是瑞德西韦,另一种是传统抗疟药氯喹。在体外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方面有一定效果。
瑞德西韦于2月3日启动Ⅲ期临床研究,
实验很可能从2月5日持续到4月27日,观察期可能设定为28天。由此看来,预计这场战役的主战场不会是瑞德西韦,仍将是一些现有药物。
此外,还有一些新疗法,如干细胞疗法,近期也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还有一种思路,能不能投资疫苗开发?
我们先来看看疫苗。从临床前研究、临床应用到临床试验,疫苗的研制周期很长。国产疫苗最快可能在4月进入临床阶段,预计研发成功还需要3-4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