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出台《陕西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到2024年底,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https://www.zhucesz.com/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不少于2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0家;力争新增市场科技型企业3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突破1000家。
重点实施四大工程
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重点实施科创企业“攀登、升规、升位、上市”四大工程,科技型企业“攀登”工程。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基地“倍增”,支持科技人员自主创办、孵化大中型企业、引进人才领办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推进地市国家级载体和省级高新区省级载体建设布局“双清零”,推动理工科、综合性高校大学科技园建设全覆盖。
科技型企业“升规”工程。支持科技型企业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加强有发展潜力科技型企业入库培育。引导产业链创新链联动发展,支持“链主”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建新型产业(行业)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孵化园区。开展创新链精准对接行动,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科技型企业“提升”工程。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首次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每户不超过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加强“小巨人”企业培育。对首次认定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每户50万元一次性奖励。推进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示范创建,积极培育打造一批专注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工艺)精良、市场占有率高、抗风险能力强的单项冠军企业。
科技型企业“
市“工程。加强挂牌后备企业联合培育,深化与沪、深、京、港等境内外证券交易所和全国股转公司战略合作,设立科技型企业上市扶持计划。大力发展私募股权创业投资机构,加快挂牌后备企业股权投资基金运作;扩大社会资本直接融资规模。建立陕西股权交易中心秦创园特区,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革。
多举措助力培育科技型企业
以秦创园平台建设引领科技型企业培育。加快秦创园“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建设。支持建设一批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推动者”示范样板。探索“创新飞地”“离岸孵化”等模式,带动市、县(区)、园区、院所、企业融合创新,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省域创新体系。
以重大科技项目推动科技型企业培育。省科技厅将实施能源化工、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大科技专项和增材制造、北斗等重点项目,启动医护工作者穿越、无人机等重点项目。
以创新平台资源赋能科技型企业培育。今年,省科技厅依托链主或龙头骨干企业布局,建设10个左右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鼓励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参与创新联合体组建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在项目、人才、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同时,创新人才引进支持科技型企业培育。继续实施科技人才培育计划,加快秦创园高层次人才引进、“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创新型企业家和科技经纪人队伍建设。优化领军人才发现机制和项目团队遴选机制,今年支持校企“双导师制”联合培养科技人才,培育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0名、优秀青年60名、青年科技之星120名、科技创新团队40个左右,为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智力支撑。
力争三年
推动省内高校
创办和领办科技型中小企业至少1000家
科技企业是最具活力、最具潜力、最具成长性的创新群体,代表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6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将在“扩基数、强能力、优环境”上发力,实现科技型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双倍增。
扩展基数
每年新建省级孵化载体30家以上
扩大基地,意味着企业数量翻番。激发高校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力争三年内推动省内高校院所转化不少于1000项科技成果,创办和领办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少于1000家。
充分发挥企业转型成果和孵化企业优势。支持西北有色院、西安光机所先行先试,深化改革,创新推广“一院一所”模式,发挥科研院所技术优势和产业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催生一批科技成果和科技型企业。鼓励大企业以“服务平台+创新生态+专业服务”等形式开放创新资源,围绕产业配套需求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
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板上市企业新增数量和增速纳入秦创源创新驱动平台监测指标体系。加快建设秦创园“三器”示范样板,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创业孵化链条,每年建设省级孵化载体30家以上。到2024年,全省在孵企业超过1万家。
能力强
建设不少于30家新型研发机构
强能力,就是要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大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着力攻克产业链发展面临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今年将围绕氢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布局10个“两链”融合重点项目,启动与陕汽、西电的联合项目。
优先支持科技型企业建设研发平台,提升创新能力。今年,将支持
建设不少于10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20个“四主体一结合”新型研发平台、30个新型研发机构。优先支持科技型企业引进高端人才,激发创新活力。继续支持企业引用高层次人才,每年不少于200人;健全“科学家+工程师”制度,实施创新人才攀登计划,完善有利于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的评价激励政策环境。
最佳环境
精准服务支撑企业创新发展
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落实企业基础研究投入税收优惠政策。
今年启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应急专项”,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奖补兑现,优先拨付小微企业项目和复工复产科研补助资金1亿元。提供精准服务。完善陕西省中小企业研发服务平台功能,建立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专员行动,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