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电商逆向思维,三人以亲民文化炫蓝海
近日,一款由泸州老窖集团总裁张良、酒仙网董事长郝鸿峰联手打造的互联网白酒产品“三人轩”上线。com和艺术设计大师许燎原即将迎来上市一周年。由此,“826最炫兄弟节”的庆祝活动也在网上掀起高潮,受到网友热烈欢迎。
8月26日,《三人炫》在酒仙网首发48小时就创造了40吨的销售业绩。其销量突破100万瓶、7000万元。仅用84天,就创造了白酒行业的“销售奇迹”。与此同时,整个白酒行业正处于连续两年产销下滑的“炼丹期”。《三人炫》为何能如此成功?除了产品本身的高品质,更与新时代中国酒文化的变迁息息相关。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从3000多年前官方夷狄造酒供奉大禹开始,就有了酒的起源。李白《斗酒诗百首》《料酒论英雄》《饮酒解兵》《贵妃醉酒》等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都与酒有关。也体现了中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到了明清时期,白酒逐渐取代黄酒,成为主酒,一直传承至今。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国有句话叫“无酒不席”,酒在我们的社交生活中无处不在;从古至今,中国朋友见面,都要诉说对酒的感受。中国人把婚宴叫“喜宴”,生满月叫“满月酒”,重阳节喝重阳酒,恋人喝“祝酒词酒”,朋友喝“结义子”酒。酒已成为我国人际交往的桥梁和纽带,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酒文化中的酒桌文化导致豪饮白酒
在中国,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铺在桌子上,酒桌上除外。酒桌适用于精神、社交和个人关系。在中国,酒是文化,是礼仪,是历史,是习俗;最后是酒与酒的统一,
葡萄酒是一种关系,在酒桌上你可以看到中国。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里,酒精已经成为一种极其有效的政治和经济社会工具。酒精不燃烧,所以不是社交。“千杯酒遇知己”“情深,一口闷。”饮酒量的多少,不仅表明客人或主人对他的认可和接纳,也成为当权干部必备的素养。
酒桌上,你得喝,少喝,多喝。在这种功利风气的影响下,中国的酒桌文化失去了古代日常生活的味道,变成了一种愈演愈烈的暴饮暴食之风,尤其是在政务、商务宴请等领域。
畸形繁荣的背后,是企业没有为民众建立良好的基础,逐渐远离公众的需求
在三公、商务宴请不断争夺豪华的同时,白酒行业的经营导向也不断向这一消费领域倾斜,追求高利润、高产值,以“扩产能、控量、提价”等简单粗暴的方式争夺品牌的高端形象,实现自身的高增长。高端白酒没有最贵,只有更贵。各酒业知名品牌的平均提价率一度达到惊人的30%,茅台酒更是如此。从2011年5月开始,53度飞天茅台在茅台酒专卖店的售价为1280元/瓶,几乎每个月都在涨价。到2012年1月,53度飞天茅台价格涨至2300元/瓶的历史最高水平。
白酒行业利润超过房地产,白酒行业充斥着浮夸和涨价。与此同时,不仅各企业品牌产能过剩、过度囤积市场,而且在频繁出现垄断、强行涨价后,中国优质白酒本应被视为全民消费的快销品,逐渐蜕变为官员和商业大权在握者买得起的奢侈品和投资收藏品。
与此同时,各大品牌白酒忽视了自身产品和消费者的底层坚实性。企业和品牌,只有产品扎实,不断发展壮大消费者,提高用户满意度和认可度,才是发展的终极法宝,应对市场危机,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白酒产业蓬勃发展
之后还有以下几大隐忧:
一是产品系列陈旧,价格高,性价比低,新品开发匮乏。
新产品是保持企业品牌持续吸引消费者目光的法宝。而白酒行业多年,但产品还是那些多年的产品,每年开发的产品很少,价格却逐年上涨。有的品牌甚至直接换瓶不换酒,换成精品包装,价格会暴涨30甚至翻倍。
二是白酒广告营销导向偏向商业,忽视了大众酒文化习俗的培育,人们在日常应用中缺乏场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三公消费奢侈大行其道的时代,为了争夺高端市场,白酒打出的营销牌都是名片。在各大电视媒体的广告中,商务宴请中使用了某白酒品牌的各种高级别的描述。人们的日常生活缺乏引导和使用场景,白酒文化所蕴含的传统白酒文化观念和人文情怀也缺乏媒体引导。
这也导致了大众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对白酒的印象。他们感受不到白酒文化中的中国传统人文理念和浪漫情怀,只是几十年不变的老古董,缺乏时尚和与时俱进。人们一想到高端白酒,就想到了三公消费,想到了不得不喝的醉酒之痛,想到了昂贵的奢侈品,就产生了心理距离。然而,低端白酒在夸大其词的大氛围下,让用户对其质量产生了担忧。甚至有人抱怨:“白酒市场上都是什么产品,今晚这个场合找不到一款自己喜欢又能用的产品。”
三、酒文化和消费主力改变平民,新生代是未来主要消费群体
同时,随着WTO后中国贸易政策的放开,白酒、饮料等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传统白酒文化习俗产生了巨大冲击,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文化变得简单、轻率、支离破碎。在酒企对白酒文化习俗缺乏培育的情况下,很多传统习俗中用白酒的习惯逐渐消退,逐渐被多样化的饮料、红酒或保健酒、葡萄酒、啤酒,
前调料和果酒等,都吃了白酒市场。
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现在“大多数人富起来”,中国开始从“精英社会”走向“平民社会”,平民逐渐占据舆论话语权。平民化定位也是未来酒文化的重要趋势。在年轻一代消费者逐渐成长的今天,中国的酒文化和习俗已经发生了变化。新生代消费不落俗套,酷炫十足。它们已经成为消费的主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看惯了欧美的嘻哈,看惯了日本的X-BOX动画,看惯了韩国的电视剧。他们追求时尚、年轻、个性,与过去多年白酒形成的古板、严肃的印象大相径庭。面对这种潮流人群和消费人群的变化,白酒似乎并没有引起真正的警惕和重视。白酒消费群体逐渐老化,新时代白酒市场正在偏离消费主体。
“爱唱K,爱蹦迪,爱威士忌,爱红酒和雪碧。茅台五粮液虽好,但不是我的最爱。我生在‘酒都',但不拘泥于传统,年轻人应该这样做。”在白酒之都长大的宜宾小伙肖海峰,用近两年流行的“凡物”表达了年轻人对中国酒文化的特殊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