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约主体是实际签订合同的人,可以是代理人或代表人。
在这里,容易与合同主体的概念相混淆。我们来解释一下。
合同主体与缔约主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合同主体是实际承担合同权利义务的民事主体,缔约主体是实际签订合同的人,可以是代理人或代表人,与合同权利义务无关。
企业法人作为法律拟制人,其意思表示必须由法人机关中的特定自然人行使。特定自然人基于职务在法人机关实施的民事行为应为代表行为,适用代表责任。我国法律规定了法定代表人制度。此外,企业其他人员对外签订合同必须有授权和委托。如果因授权瑕疵导致合同无效,会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即使是长期合作的业务员,也难以核实其是否离职,企业仍应坚持审查其是否有合法授权。实践中,业务员离职后以原企业名义订立合同的情况屡见不鲜。
为规避合同主体带来的法律风险,企业在签订合同前应及时对缔约主体和合同主体进行审查。这既是维护合同利益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企业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大多数企业在审查合同时只注重对合同条款的审查,而忽视了对缔约主体、合同主体资格和资信的审查,不利于合同最大利益的保护。因此,在签订合同前,要充分了解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展开链接:
合同订立-链接-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