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注
我
人
新唐山,心灵体验
信息通知活动共享
长城历史
中国黔西
是墙,跨越事物,守护故土。
是风云褪去,依然温暖的故乡。
是一段波澜壮阔、灿烂辉煌的历史。
是一个独特而壮丽的中国。
西迁长城,“最”中国。
黔西长城位于中国最古老的地层上
黔西县是地球原始大陆核的发源地。太古代早、中期,在黔西县发生了我国迄今已确定的最早的构造运动--黔西运动。这里形成了南起滦河北岸、沙岭子、吴庄,北至梨树湾子、喜峰口、董家口,西南伸入遵化,东至迁安的最古老地层--太古宙迁西群。分布面积约800平方公里,黔西长城的大部分建筑体系都建在其上。
太平村裸露着最古老的地层,被称为南太平山。这座山海拔175米,岩石年龄达1亿年。它是世界上古老的岩石之一,堪称中国的山之祖。迁西长城建筑体系中的太平寨古城就建在南太平山脚下。
董家口关与油巷口之间的董家庄子村所辖龙凤沟自然村南山,被国际科学界认定为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大洋地壳遗迹,岩石年龄超过25亿年。专家表示,海洋地壳遗迹经常在大陆碰撞中消失,留存至今已属罕见。
此外,长城沿线的龙井关、梨树湾子、铁门关、董家口等地还分布有中元古代长城地层(14-18亿年),其底部与太古宙地层存在明显的未整合;榆木岭-岔子地区出露中元古代吉县地层(岩龄10-14亿年)。察耶子东部出露新元古代青白口地层(岩龄8-10亿年)。擦拭悬崖
北洞、大岭寨出露中生代侏罗纪地层(岩龄-2亿年)。
摄影:董文祥
由于构造运动复杂,黔西长城建筑体系中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地质构造遗迹,包括各种断层、褶皱、台阶、摩擦镜、大型交错层理、波纹痕等沉积构造,发育完善,具有典型性。可以说,黔西长城建筑体系下的地层可谓世界地层的宝库,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中国长城最独特的一景--水下长城
滦河古称瑞水,是黔西县最大的过境河流。在黔西县境内长达公里。为开发滦河,20世纪50年代初,燃料工业部水电建设总局启动了滦河踏勘工作,对开发外沟门子、李家沟门、老花沟门、黄花川、潘家口等10个坝址提出了初步意见和开发程序,建议优先开发潘家口坝址。1958年9月,水利电力部完成了《滦河流域规划阶段工程地质勘查报告》。报道称,除了发电蓄水,潘家口坝址水库还能从根本上解决干流防洪问题,综合效益巨大。1959年2月,《滦河潘家口水电站初步设计工程地质报告》编制完成。
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河流域水资源日益紧缺,京津唐地区迫切需要解决供水问题,特别是天津地区地下水超采造成地面塌陷严重,造成海水倒灌,侵入地下水层。群众用水量不仅少,而且苦咸,故有“天津大怪兽,自来水腌制咸菜”之说;70多万人要长期饮用高氟水,导致许多人患氟斑牙、骨脆,失去劳动力;许多用水量大的行业不得不停产,造成工业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因此,为解决津唐地区生活生产用水问题,国家决定修建引滦入津工程。1973年4月,水利电力部向国家计委上报《关于推迟张坊水库、加快引滦入津工程和京津供水统一规划的报告》
([73]水注字第27号),提出“修建潘家口水库的工程效益,不仅可以减轻滦河下游洪涝灾害,增加下游灌溉用水,还可以南调引滦水约10亿立方米,向天津、唐山供水3亿立方米以上”。
随后,国务院批复同意加快引滦水利工程建设,尽快建成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引滦入津输水工程。当年6月,河北省海河根治指挥部勘察设计院编制了潘家口水库初步设计要点。8月,水利电力部组织评审讨论。鉴于潘家口坝址地质条件复杂,评审意见指出,除继续查明存在问题,进一步进行坝型比对外,还应对下游6公里的杨岔子坝址进行比对研究。9月,潘家口水库设计会战指挥部成立。12月,《潘家口水库坝址坝型比对报告》完成。考虑到地质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库容增加等有利条件,放弃原潘家口坝址,推荐杨岔子坝址。之后,坝址下移至滦阳杨岔子村,但因潘家口水库已规划设计多年,仍保留原设计名称。
潘家口水库是引滦工程的“龙头”,也是滦河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库。图书馆于1975年10月开工建设,197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1979年12月开始蓄水,1980年12月开始发电,1984年底全部建成。控制流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占75。滦河流域面积的5%。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米,坝顶高程米,坝顶长1039米,最大底宽90米。库区水面向上游延伸60公里,面积67平方公里,其中黔西近15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1亿立方米,年均调节水量1亿立方米,其中向天津输送10亿立方米,向唐山输送3亿立方米,另向唐山地区农田输送1亿立方米。
潘家口水库建设期间,杨尚昆、万里、姚依林、胡耀邦、李鹏等中央、国务院领导先后到水库现场
视察,胡耀邦、李鹏等题词。31位烈士为潘家口水库建设献出了宝贵生命。
除潘家口水库工程外,迁西境内还有大黑汀水库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引滦入唐工程和潘家口抽水蓄能电站(下池)。
为支持滦河工程建设,西迁群众作出巨大牺牲:万人离开世代繁衍的故居或不得不重新安置生产生活;给予土地1万亩,其中非耕地1万亩;毁坏干鲜果树1万株、薪柴树1万株;每年少收粮食1500多万公斤,少收板栗200多万公斤。
引滦入津工程通水后,给天津和唐山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两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天津市原市长李瑞环曾说:“如果没有滦河入津,就没有天津的今天”。
看长城第三千年战玉帛喜峰口水下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