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是我最喜欢的蔬菜。我总觉得写这句话不对。蒸土豆也可以像馒头一样成为主食。薯片可以是拿在手里的零食。它们甚至可以变成土豆粉,更不用说用土豆酿造的伏特加了。说到变形能力,没有哪一个植物人有这样的本事。
在甘肃调研时,我全身心地体会到了一顿土豆饭的威力。每天早上,一天的活动都会从蒸土豆开始。土豆蘸辣椒面新鲜,配着玉米糊吃,颇有土气。大山里的中午,除了压缩饼干,就是向导兄弟们背的烤山药蛋,有点野餐的乐趣,还能下咽。晚上回到驻地,一大碗土豆丝和小煎饼端上来。即使我喜欢土豆,我也受不了这样的折腾。一周后,胃里的酸水开始往上涌。于是,我带着向导哥哥来到县城,彻底吃了一顿没有土豆的饭。因此,我深刻理解“叶公好龙”的道理。
名字最多的蔬菜
“师傅,来个土豆丝!”四川学生递上饭锅。菜没上,对面的山西厨师却回答:“赢(什么)?没有洋芋,只有炒山药蛋!”旁边的北京同学拼了一句话,“你们两个,不就是要个土豆丝吗?”我得翻译。“这时,恐怕菜品们都在想,'人其实叫土豆‘。
土豆不仅吃法多,名字也多。虽然叫土豆,但全国人民很少使用这个官方名称。山西叫山药蛋,云贵叫洋芋,广东叫洋芋,山东叫土蛋,以至于被植物学老师解释为俗名同义词的典型案例。实际上,这些名称基本上是从当地的、知名的、相似的植物引申而来的。
至于马铃薯这个名字,很可能来自植物形态,而不是块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二十八中有这样一段话:“芋,一薯,黄独。尾叶如豆,根如圆
鸡鸡蛋,里面白,皮黄……可以煮也可以蒸。它煮芋头汁,洗油腻衣服,洁白如玉。“从这里看,就像一颗长在地下的豆子,土豆的茎叶和蚕豆、豌豆有些相似。
顺便说一句,如果你去台湾享受美食,点土豆可能会带上一盘花生。其实你想想,后者真的是长在土里的豆子,和土豆这个名字更贴切。
土豆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名字,可见它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这大概是他们在漂洋过海之前从未想过的。我不知道他们在南美的家乡会不会有这么多名字,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在那里更加多样。
马铃薯在中国只有400多年的历史,但在原产地栽培却有7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农业刚刚起步的新石器时代,当地印第安人就开始用木棍松土,种植土豆。他们种植的马铃薯真的不是一个物种,而是茄科茄属植物下的一种植物,包括最常见的普通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和https://www.zhucesz.com/、https://www.zhucesz.com/、https://www.zhucesz.com/、https://www.zhucesz.com/、https://www.zhucesz.com/和https://www.zhucesz.com/。
其中窄刀种被认为是所有栽培种的祖先。这种二倍体马铃薯通过杂交育种,发展出了一个庞大的马铃薯家族。虽然现在的土豆种植是把切好的土豆当“种子”种,但春天种一颗,秋天就会收获满满。但土豆真的开花结果了。正是通过这种有性生殖,育成了优良的四倍体普通马铃薯。
田间地头,俯下身子仔细打量马铃薯花,你会觉得它们有些
精致。如今,这些花成了农田里的摆设。然而,正是这种典型茄科植物的花朵,让土豆一到欧洲就饱受“毒草”之苦。然而,歧视很快就被土豆的优势消除了。
上天的美食
土豆不仅吃法多样,更重要的是,这些植物块茎还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几乎所有营养物质--不仅富含淀粉,还富含蛋白质。据说一个中等大小的土豆可以满足一个成年人一天1/4的营养需求。更可喜的是,他们准备了维生素C、维生素B和矿物质元素,就连当今营养学家推崇的膳食纤维也没落下。如果不是因为缺乏维生素A和钙,土豆几乎是无可挑剔的全能食物。一些人甚至建议将土豆泥加牛奶(富含维生素A和钙)作为标准食物。我想知道这种味道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有一天,我在超市闲逛,突然发现货架上摆满了素食牛奶土豆泥,全能食品终于出现了。
为人们提供全面的营养只是土豆的一个小秀。更重要的是,它们生长的地方不挑挑拣拣--只要岩石间有几格沙子,山坡上凝结一层薄雾,它们就能茁壮成长。一般来说,种一亩小麦耗水250~300立方米,足够两亩土豆维持生活。就在几年前,因为工作需要,我还经常穿梭在云贵川的山区和石灰岩地区。在那些贫瘠的土地上,马铃薯几乎是唯一能“广种薄收”的农作物。只要把带着芽眼的薯块埋进土里,我就可以静静地等待更多薯块的“复制品”收获。
不仅生活方式极其简朴,土豆的产量也让其他农作物汗颜。就在水稻亩产“勇攀”1000公斤时,土豆一片田地却能轻松复制3000公斤好粮。在许多地方,马铃薯彻底推翻了小麦、水稻等传统谷物
粮食作物的主导地位。到现在,我还没有忘记甘肃南部山区“面包当菜,土豆当饭”的吃饭经历。
马铃薯的高产和营养使其成为继玉米、水稻、小麦之后的第四大主食。目前,全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超过2000万公顷,仅我国就有720万公顷。然而,这种看似完美的食物却有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不易保存。
绿土豆还能吃吗
有一次我把土豆买回家,放在阳台上。三天后,他们已经换上了一双绿色的脸庞。母亲不舍得扔掉,小心翼翼地把青色的部分全部切掉,把中心部分做成炸土豆丝。结果,人吃一口麻。
很多朋友认为土豆见光后会产生毒素,而这些毒素就在那些绿色的地方。但事实并非如此。使土豆变绿的是叶绿素,就像使叶子变绿的色素;而麻口才是真正的毒素--龙葵碱,其实无色无味。在光照条件下,土豆会同时合成这两种物质,从而给我们造成土豆口中的物质是绿色的错觉。
那么不受光的土豆安全吗?事实上,即使没有光照,只要温度足够高,土豆依然会合成大量龙葵碱。马铃薯在25℃无光条件下贮藏20天,龙葵碱含量可从3毫克/100克提高到222毫克/100克,高出70多倍。虽然在光照条件下,这一含量仅为对照组的一半,但也远超安全标准。
在这里提醒大家,不要吝惜那些嘴巴麻木的土豆,因为龙葵碱毒性很大,它的工作原理是抑制胆碱酶的活性,使人体积累过多的乙酰胆碱,会使我们的神经过度兴奋。龙葵碱含量超过20毫克/100克,就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如果你一次吃太多土豆,会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