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粮食生产的发展背景,明代太谷“民穷”,“人多田少,尽丰年谷,不足两月”。清末农民“种粮,只种果蔬”。民国七年(1918年)以后,“种树种棉的效益颇有提高”,“土地少,生计多一点的农民”。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太谷的农业生产还不足以解决居民的温饱。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20世纪50年代,传统的个体农业生产发生了巨大变化。1957年,水利建设达到高潮。1958年,农业电气化被列为全省试点县。到1962年,全县建成机、电提灌站48座,修复老井4815眼,打水渠1569条,水浇地面积由1949年的12万亩发展到25万亩。1963年,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甲在《红旗》上发表了太谷县农业技术改革的文章,展示了太谷实现四个现代化、实行农业八字宪法的经验。1964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1万公斤,比1961年翻了一番,平均亩产201公斤,成为华北地区最早达到粮纲的两个县之一。“文化大革命”期间,农业生产停滞不前。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又经历了一次重大变革。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1985年粮食产量达到9502万公斤,比粮食达纲的1964年增加1万公斤,是1949年粮食总产量的两倍。农业总产值784万元,比1964年和3.是1949年的4倍。太谷是杂粮区。种植类型有高粱、玉米、小麦、小米、大豆、水稻、荞麦、筱麦、小米、黑豆、绿豆、豌豆、蚕豆、小豆、彩虹豆、芸豆、大麦等。主要农作物有高粱、小麦、谷子、玉米和豆类。1985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2222亩,总产量9062万公斤平均亩产233公斤。果树栽培是太谷县重要的林业产业。该县有300多年历史,以呼泊山区的槟城、沙果为最长。气候和土壤适宜果树生长。槟城和沙果在省内外享有盛誉。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明贤学堂农业园艺杨主任贾麟厚创办了湖泊第一个苹果园--大沽南山桃树岩果园,并从美国密苏里州塔克兄弟种苗公司引进了第一批苹果种苗,还从烟台、晋州等地购进了部分种苗,开创了太谷乃至山西省苹果树发展的先河。二、现代农业太谷县农产品资源丰富独特,名优特产品众多。通过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形成了蔬菜、水产养殖、苗木花卉、红枣、水果五大支柱产业。全县蔬菜面积达到1万亩,成为全省设施蔬菜先进县;生猪年饲养量达到170万头,鸡年饲养量达到3041万只,畜产品综合产量达到13万吨。人均鸡蛋产量位居全省第一,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苗木花卉已形成4大品系150多个品种11万亩的种植规模,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苗木供应基地;以全国十大名枣湖坪枣为主的红枣经济林总面积达到15万亩,全县红枣产量达到5000万公斤,挂果面积发展到1万亩,总产量达到1万吨。完成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万亩,无公害绿色农畜产品认证76种。壶坪大枣、槟城沙果、玉露香梨、太谷西瓜、金谷香小米、孝昌驴肉、太谷糕、通宝醋、龟龄集酒、沂源干红葡萄酒等成为太谷独具特色的农业名优产品。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952元,连续8年位居全省第一,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改革与建设示范区。三、规模化养殖我县以规模化养殖提档升级为重点,以园区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推进现代化规模化养殖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规模养殖小区221个,形成生猪50万头、蛋鸡510万羽、奶牛饲养量6000头,畜产品综合产量达70290吨,畜牧业收入1亿元。畜禽总产量和人均总产量均居全省第二位。太谷已成为全省畜禽生产基地和太原、榆次的菜篮子。特别是现代养殖园区建设,已成为我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四是苗木产业苗木花卉,长期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沿太谷南山百里林果带,发展苗木花卉基地10万亩,培育苗木合作社、苗木公司92家,占据全省园林绿化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场份额,为农民提供年人均收入1190元,成为山西最大的绿色苗木生产基地。这些成果为我们谋划“生态农业区”建设,实施“生态经济县、休闲度假区”战略创造了有利条件。全县现已形成以苗木花卉种植为主的专业村6个,高科技苗木基地3个,苗木户1960户;同时,建成了华北地区最大的白皮松基地。四大品系10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7万亩,销售1亿元。目前,太谷的苗木远销省内外,仅太原市就有1/3的苗木来自太谷。农户从过去只供应苗木,发展到有资质的园艺公司,可以直接承包大城市的绿化工程。白岩绿美园艺公司以800万元为北京奥运会绿化提供了200万株苗木,签订了500万元的绿化工程合同。2006年,三晋花卉第一村南咸阳村收入近600万元。五、无公害基地我县在稳定25万亩瓜菜面积的基础上,采取大棚调结构、拱棚扩规模、管理增科技、整体促效益的措施,使设施农业取得突破,大棚、拱棚种植实现了高产高效。目前,全县设施蔬菜总面积4万亩,其中日光温室1万亩,大中型拱棚1万亩,每亩收入1万元以上,总产值1亿元,是大田蔬菜的5倍以上。工业上形成了煤化工、铸造、医药医药、冶金、食品加工等五大产业。2011年,全县马钢产量达5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广誉远国药生产的清代圣药龟龄集、定坤丹享誉海内外。这里被法国资深酿酒师称为最适合葡萄生长的酒庄基地,出产世界顶级葡萄和葡萄酒。1、医药产业太谷医药制造业历史悠久。早在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广生”药房就在城内钱市巷设立,拱墅名药龟龄集开始升级。400多年后,药房发展到60家。大多是前店后厂,生产销售。浙药主要产自中成药。有茶雄丸、玉树丹、千金散、龟龄集、定坤丹等名药,行销海内外。1956年,公私合营后,部分药店合并为药材公司,广生裕、长生元、太谷药玻厂、广源兴、燕灵堂四大药店合并为长裕元制药厂。1981年,厂址建在县城东后街,占地9000平方米。现有员工170人。生产药用安瓿。1985年产值1万元,利润1万元。1956年,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运动中,广生裕、燕龄堂、广生元、广元兴四家药店合并为太谷县广生元药业有限公司,为公私合营。1957年,产值1万元。1961年,城外西南角的空地上建起了新厂房。1966年,产值1万元。“文化大革命”期间,更名为红卫制药厂。1973年更名为山西省中药厂,隶属省卫生厅。1978年,名贵药酒龟龄集酒试制成功。1979年、1980年连续两年生产的龟龄集、定坤丹被评为国家优质产品、获奖证书、银牌。元子牌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龟龄集酒分别于1979年、1980年荣获省级优质产品称号。二、马钢铸造马钢铸造是太谷县传统支柱产业。自1976年第一座冲天炉点火以来,历经30余年风风雨雨,其“亚洲马钢在中国、中国马钢在太谷”的辉煌成就令同行难以望其项背。由于环保和生产行业施策,该县对行业进行了整顿。经过整合,到2008年,太谷县马钢铸造企业从过去的600多家减少到现在的120家,但竞争力迅速提升,年产能翻了一番,达到近60万吨,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3家,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企业32家,亿元以上企业5家。同时,14家企业通过IS09000认证,4家企业获得KS认证,12家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年出口交货量达1亿元。知名品牌逐步增多,“GL”牌、“GU”牌、“MT”牌、“京通”牌均达到部级或省级优秀。TG牌马钢管件、“顾”牌电气管件分别为省著名商标、省地标产品。太谷马钢销售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市、直辖市和地区,在全国主要城市拥有480多个经销网点,在港澳台地区设有委托代理商,国内市场占有率约1/3。产品远销欧美、南美、中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3.煤焦循环利用山西太谷恒达煤气化有限公司是我县煤焦循环利用产业的代表企业,是一家集洗煤、焦化、化工、电力、气源、热源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公司占地1500余亩,员工870余人。是太谷县连续多年的纳税大户,山西省百强企业、优秀企业,省政府认定的80家焦化重点企业,工信部批准的第四批焦化行业准入企业。2010年,该公司生产焦炭3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https://www.zhucesz.com/亿元,缴纳各项税费9168万元。恒达循环经济产业园位于太谷县后城乡,总体规划面积2000亩,预计总投资48亿元。园区以循环经济为根本理念,以两条产业链、十大产业体系为总体发展目标,是省经信委确定的全省循环经济示范产业园区。一、发展背景明代,太谷已有“商贾勤于贸易”的记载。清代中叶,太谷商业发展处于鼎盛时期。干的170多年来,商号遍布全国商埠,整个金融工商业并肩发展,涉及面广,“东北至延风蒙俄,西起秦陇,南至吴越川楚”,利润丰厚,“以数十万起家,尤具谷民特色”。当时的太谷市是山西的商业中心。作为商业聚集地,“百货大楼列为四崖,行者不得顾,皇人不得旋”。他们有“旱码头”“小北京”“金台谷”的企名网,“论三晋富庶之区者,谷中首屈一指”。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由盛转衰。“七七事变”后,又毁于日军的劫掠和燕政权的暴政,商业十有八九被毁。二是广邦药商广邦是一个专门从事药材进出口业务和广东本土药材营销的团伙。曾垄断华北地区药材进出口达200年之久,与伟邦、怀邦一起负责南亚、东南亚热带植物药材、动物药材、矿物药材的进口,以及中国大陆人参、鹿茸、当归、枸杞等山地药材的出口。广邦以太谷药商为主,以太谷广生元、广生为龙头。因为广州大部分药店都有分号,从事进出口药材批发业务,名字都带着“广”字,所以又叫太谷广帮。解放前的四个世纪,太谷广邦药商驰骋大江南北,从事南土药材北运、北山药材南运的生意,垄断了近一个半世纪的华北进口药材供应,在中国药材流通史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太谷广邦药商还特别重视中成药的开发,先后研制出牛黄安宫丸、玉书丹、九蟾丸、射雄丸等800多种药物,在中国传统医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民国时期,太谷广邦药商不断驰骋南北,做着一批批药材的进出口,也大力推广太谷出产的药品,尤其是龟龄集和定坤丹。民国四年(1915年),“元”牌龟龄集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质量一等奖,后在农商部国货展上获三等奖,在山西工业展、西湖展上获一等奖将会是二等奖。龟龄集在国内外的声誉,正如广盛居延掌柜告诫朋友们的那样,成为“满天飞”,一度风靡南亚东南亚。由此,龟龄集、定坤丹销售额大增。广盛云集时,龟龄集平均年产量只有500瓶,定坤丹300瓶。广圣源鼎盛时期,龟龄集年均产量6万瓶,定坤丹2万只。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龟龄集年产量达7300万瓶,超过光绪十一年(1885年)广圣维30倍、定坤丹https://www.zhucesz.com/亿支,增长8倍。而年产量的80%用于出口。1948年,太谷解放后,广邦药房在政府扶持下复兴。恢复生产经营后,广东、广西生产经营迅速恢复。1950年,广生源北京分号一丰庆取得进出口贸易许可证,恢复对外贸易。1952年后,北京、天津、香港、郑州、济南等地的分号陆续收编,调回人员和资金,致力于成药生产。1955年,全国范围内的公私合营开始,太谷药材行业的药店全部实行公私合营。两广公私合营的是山西省公私合营的太谷广誉远制药厂,由省轻工厅领导。1956年初,广源兴、燕龄堂两家百年老药房合并为公私合营的广誉远制药厂。至此,太谷药材产业结束了民营商业性质,走上了一条全新的经营生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