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上午,窗外大雪纷飞,窗内人头攒动。肇嘉浜路301号上海市工商局4楼注册大厅
窗外大雪纷飞,窗内人头攒动。25日上午,在肇嘉浜路301号上海市工商局4楼注册大厅,寒冷的天气挡不住新设企业注册咨询的迫切心情。市工商局登记处处长余培刚、副处长池艳萍计划不预设地进行调查。
他们直奔企业扎堆的“内资注册”窗口。余培刚自报家门,对报名者说:“如果大家对报名有任何疑问或困惑,我愿意详细解答”。
随即,3名申请人出面要求解决。他们立即被请进一个小会议室。“店小二”希望给企业一个安静的吐槽空间。
市工商局登记处处长余培刚、副处长池艳萍与3家新办企业申请人座谈,解答企业疑惑
名称审核回复只需24小时!
刚坐下,其中一位吴女士就迫不及待地开门见山。“我是来咨询核名的,我们公司在市区,最近打算在郊区办个生产型企业,按规定要到郊区去注册名字。那么关注来了,一次注册成功就只办了,字号叫回来就再向老板汇报,提出名字,市区郊区来回多次,伤不起……”
俞培刚立即回应,“姓名申报数量庞大。20年和去年,全市名称申报量分别达到48万件和59万件。再加上国家对企业名称有禁止和限制规则,因此申报和核准之间的矛盾确实比较突出。而且像你在市区上班,在郊县登记,来回都要花时间,真的很吃亏。可喜的是,近期,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即将开展企业名称申报改革,由申请人通过互联网+云服务登录政府网站,随时随地申报办理。同时,简化审核环节,由原来的企业申报、区局受理初审、市局审批,即‘一报、初审、一核',简化为企业申报、市局直核两个环节
准确。这样一来,避免了过去“这个区办不了那个”的尴尬,大大缩短了审核时限。我们正在尽最大努力使企业在24小时内得到回复!“
“24小时内?”吴女士不禁眼前一亮。没有比较,就不会有惊喜,她说。“原名称核准与否,批复都在法定5个工作日内,而2011年浦东率先试点后提速至3个工作日,这次能不能更快?”
“可以!今后24小时内将以短信通知的形式回复申请人!”一旁的副主任池艳萍胸有成竹。
企业开办服务平台即将上线
手握1015申请号的吴先生接着问道,“我也是带着疑问来咨询的,想了解一下以后企名网上申请后,营业执照、公章刻制、银行开户甚至涉税发票申领等方面的情况,是不是也可以网上打包过户?”
这似乎正是余培刚想要的。他说,“开办企业的第一步是查名,但这只是我们启动改革的第一个切入点。从1月29日开始,实施一系列流程再造。原则是以互联网申报为主、线下办理为辅,简化审核环节,提速增效,一网通申报、全市办结。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一网通办申报还降低了企业名称注册地填写门槛,企业不再需要填写具体区和登记门牌号,为企业迁移提供了便利。今后,企业一旦在上海注册,就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在全市任何一个区申请办理工商注册!“
他还没说完呢。“更大的红利还在后头。接下来,我们将发挥云服务优势,整合企业新办证照、印章刻制、发票领取等环节,建立企业开办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企业一次提交申请后,各部门同时听到,企业一次办结。相关信息化建设已经启动,初步计划今年3月正式对外服务。”余培刚明确了时间节点。
电子营业执照能走天下吗?
另一位王女士
我不禁要问:“现在登记姓名时,有些区有特殊要求。法人机构登记的,需出示营业执照原件,自然人法人需出示身份证原件。如果以后在网上办理,证件审核是不是可以改为照片扫描,还是仍然要亲自到现场提交?之前我们的一些股东或者自然人、法人,人在外地,被要求出示身份证或者营业执照原件,太折腾了……“
“你的问题切中要害,”俞培刚说。“未来身份认证会通过一系列维度,包括企业手中的数字证书,包括引入第三方机构和数据、人脸识别、身份证核验等,原则上我们会通过更多的技术手段来保障企业的便利。
王女士长舒了一口气。“这对企业来说方便多了!”
“你能再问一个问题吗?”第一咨询师吴女士又有了新的疑惑。“今后,我们在网上申报名称并审批后,是不是还要来市局领预审批表,或者随便一个区局都可以领,或者我直接在网上打印就可以了?”
“你可以在网上打印,也可以到我们市局领取,拿不到的,可以直接用你的网上申报号在网上登记新设立的企业名称,因为这些都可以通过我们内部流转实现。”池艳萍还不忘补充一句,“其实,未来随着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的加快,企业数据可以共享到前置许可部门,这么多证明材料都可以取消,也不需要纸质版本,就连营业执照都可以保存在手机里,随身带着就行了!”
完成没有课题设置的研究,余培刚还是有些激动。“没想到企业的吐槽点,竟是我们前期下大力气研究改革的环节,1月29日,我们将正式启动全市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制度改革,期待踩准企业的节拍!
被随机“撞见”并配合调查的企业应聘者,也颇感意外。他们告诉记者,原本打算吐槽,但换来了政策红利和
鹅毛和大雪从天而降。“‘店小二’们真的刀刃向内,真的换来了企业的幸福感和发展指数!”
(作者:李烨)